幼儿日常规范的养成策略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幼儿日常规范的养成策略探析

曾德彬

广东梅州蕉岭县新埔中心幼儿园曾德彬514100

摘要:德育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幼儿期是一个人性格、品德开始形成的关键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就难以形成。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幼儿日常规范的养成相当重要。

关键词:幼儿德育;日常规范;养成策略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处事,对幼儿的行为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为幼儿行为的反复练习与实践提供了机会。因此,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德育应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中。

1幼儿日常规范养成的重要意义

日常规范是幼儿德育基本的途径首先,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与人直接接触和交往,是形成幼儿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与同伴及成人自由地交往,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幼儿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学会轮流、分享、谦让等良好行为。其次,通过日常生活可以了解幼儿的道德品质,从而抓住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能表现他们的真实思想和行为习惯。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个目光、一个表情都反映着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们的思想。因此,教师要深入幼儿的生活,通过各种现象,认真探索幼儿的意愿与要求,捕捉他们的心理的瞬间变化,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从而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和教育。如有孩子看到其他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玩具给他玩,他会说:“那我以后不跟你好了。”这时,带玩具者马上意识到可能失去小伙伴,于是同意将玩具给他玩。我发现这种情况后,适时问道:“和小朋友一起玩高兴吗?”其目的是进一步引导和强化孩子因为分享行为产生的愉悦感,认识到由于自己的帮助,使别人愉快,也使自己愉快。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契机,把握点滴细节,适时引导、暗示或者鼓励,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产生积极的道德行为。

2幼儿日常规范的养成策略

2.1日常规范在其他领域活动中渗透

幼儿德育目标中的许多内容渗透在各种领域教育活动中。在音乐活动中,《小娃娃跌倒了》激发幼儿关爱同伴的情感;《拉拉钩》培养幼儿宽以待人、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良好性格等。在语言教育活动中,《爱笑的小花》告诉幼儿要懂得爱护花;《借你一把伞》让幼儿感受人文关怀的温情。通过这些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让幼儿初步懂得要懂礼貌、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2.2有效环境创设让幼儿情感受熏陶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创设主题墙,用祖国、家乡的风景、名胜照片,以及“讲卫生”“讲礼貌”“爱护花草树木”等养成教育系列图片进行布置,使幼儿在每日接触中留下美好的记忆,激发其良好的情感。如休息室里贴上深蓝色的夜幕,圆圆的月亮,静静的垂柳,入眠的大白鹅,可以提醒幼儿不要大声喧哗,安静入睡。各种节日都有其不同的意义,通过布置临时性的节日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元宵节,进行“元宵花灯展”,让幼儿观赏品味,使幼儿真切地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国庆节,在活动室及走廊上布置“美丽的祖国”“画国旗”,使幼儿受到情感熏陶。室内外设立动物饲养区,为幼儿提供连续性观察和亲自饲养的条件,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设立种植区,使幼儿有亲自种植植物的机会,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品质;设立阅读区,摆放介绍祖国、家乡,教育幼儿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内容的图片。精神环境是隐性的,对幼儿德育的实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把幼儿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教师如果不小心摔了一跤,并随口说了一句脏话。那么孩子摔跤时,他会说什么呢?自己随手扔了一张纸,那么孩子扔纸时,你怎么教育呢?因此,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不管任何时候,始终都表现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让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受到正确的道德行为的影响。我深切地感到教师的品行对幼儿的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教师不能强迫幼儿成为一个道德的人,但表里如一的道德言行却是使幼儿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所必需的。

2.3家园携手,同步培养幼儿良好日常规范

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首要内容,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长久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首先家庭教育开始的最早,如何抓好子女教育,是每个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父母千万不可过分溺爱孩子,应该重视日常规范的良好养成和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重视孩子的自觉学习能力。对孩子错误言行决不姑息迁就,要用父母自身的言行给孩子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多数家长全力抓孩子们智育发展,而对孩子思想品德不闻不问,或很少过问,甚至放任自流,其实家长这样做并非是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文化和思想品德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孩子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也就不会在幼小心灵中树立真正的学习动力,不会有刻苦学习

精神,将来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家长要全面地关心孩子,学习不用功时严格要求,教师发现幼儿有什么长处、优点、进步、缺点不足等要常和家长谈心,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发扬优点,使孩子成为又壮又正的好苗苗。

2.4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影响幼儿。

说十遍不如做一遍。教师的行为对幼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教师每天来得很早,有的幼儿也来得早,教师这时在打扫,孩子们看见老师把垃圾扫在一块儿,就主动帮忙,见老师拾纸片,很多孩子也会主动拾,并说:“老师你看,我拾的多”。这时教师就抓住机会鼓励并教育他们,以后不要向妈妈要零花钱,乱买零食吃,这样对身体健康不好,对幼儿园卫生影响也大,多一份鼓励多一份信任,少一点指责,真诚的鼓励和激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产生良好的思想

效果,不仅有利于孩子改错,也教会孩子宽容。教师应爱护、尊重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真诚去感化,在集体中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采用灵活、

机动的方式方法,正确疏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日常规范习惯。

3结语

总之,日常规范的养成要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实施进行,它要求我们幼教工作者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未来的花朵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盛丽.如何把幼儿的品德教育效果最大化[J].学周刊,2017,?(2):22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