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阅读“四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激发学生阅读“四法”

敬兴国

敬兴国(南部县盘龙镇高云小学四川南部637300)

【摘要】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觉读书,快乐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兴趣阅读快乐求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这段文字阐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了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首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需要”中读书,在快乐中求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使学生好学、乐学,笔者认为,除了抓好课堂指导之外,还应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启动阅读大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读书,以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语文实践能力。

1.利用讲故事活动,诱导学生阅读

讲故事活动是激发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可在班上每周设立一节故事会,每个学生每周准备1--2个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准备故事材料。收集材料时,可以从大人那里“取经”,可以从广播、电视中获得,但更多的是从读书中取得。学生看一些童话、寓言、著作、现代生活故事等方面的书籍,搜集一些民间故事,读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在故事会上,大家轮流讲,人人争着讲。有的讲寓言、神话,曲折离奇;有的讲英雄人物,情绪激动;有的讲助人为乐,感人肺腑;有的讲禁毒缉凶,惊心动魄;有的讲古今传奇,亦真亦幻……我清楚的记得,我班一个叫李亮的同学讲了一个孩子捐肾救母的感恩故事,他声情并茂地讲了这个孩子一家的遭遇和这个孩子勤劳懂事很有孝心的经历,听得同学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非常感人。读故事书开故事会,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多么丰富,多有乐趣呀!这样的生活已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的书包中、课桌里、班级图书架上,可以随时看到寓言、童话、古今传奇等故事书。提起“白雪公主”、“丑小鸭”、“精卫填海”、“牛郎织女”等学生都能讲上几段。对于一个中小学生来说,每学期能讲二十几个故事,相当于读懂二三十篇文章,这个收获可谓不小。

2.利用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阅读

读书交流活动是引导中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班上每两周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读书汇报评比活动。交流会上,学生人人发言,各抒己见。交流的方式是先小组中汇报,然后由小组中的优胜者参与班级交流。交流的主要形式有朗读、复述、体会、细品、表演、介绍等。朗诵即学生将课外阅读实践中收集的精美短文、诗歌在班上朗读。复述是把看过的文章用自己的话讲给大家听,复述时可以添枝加叶,语言力求丰富,有新意。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用复述的形式进行交流。体会即同学之间交流读书感受,有些文章,学生看过之后,会感慨万千,总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表达出来,这个交流的形式,就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例如我班有个叫赵斌的学生,读了一本关于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的书籍之后,写下了这样的体会:“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细品,即学生对优秀文章(或片段)进行细细品味,小至字、词、标点的运用,大到谋篇布局,都谈个人的看法,特别是对优美词句的鉴赏、品味可以从文章内容、修辞方法、语言特点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对学生训练语感、积累词汇帮助很大。表演,即学生将课外读书中精彩情节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表演时可以摹拟一个人物的动作、语言,也可以摹拟人物的表情和心理等。这种交流形式可以一个人进行,也可以多人进行,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介绍,即是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向其他同学介绍书的内容、写法及优美的语言特点,以引起同学们的阅读欲望。总之,通过读书形式的交流,既培养了学生的读书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和语言实践能力。

3.利用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活动,促进学生阅读

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活动,是促进中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写读书笔记,教师首先要交给学生一些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常见方法有剪贴、摘抄、札记等.剪贴,即把对自己有用的文字、画面剪下来,贴在自己特制的本子或杂志上。摘抄,即把阅读中看到的一些生动的人物描写,精彩感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写景状物段落以及一些意蕴深邃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分门别类的抄写在笔记本上,这一过程,既积累了知识,又为写作奠定基础。札记,即读书之后的随感。写札记能帮助记忆,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它不仅是资料的积累,更是思想的积累。写读书札记要善于展开联想,举一反三,激发灵感,触类旁通。又如一位学生读了《名人传》后,写下了这样的札记:“《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毅力。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其次,按时检查评比。我在班上规定每月举行一次读书笔记检查评比活动,既查数量,又查质量,对一些同学的优秀笔记,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读书笔记写的多了,相应的他们的课外阅读量也就加大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了。

4.利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诗经到诸子百家,从先秦散文到汉赋,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无不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是每个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自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学生情绪高,兴趣浓,积极踊跃参加。我班学生也不例外,积极参与。在内容上,首先是按《国学经典读本》朗诵,另外我还选择一些经典散文、诗歌给学生朗诵。在形式上,有整个班级的集体朗诵,也有分小组的分组朗诵,还有个人或几个人的表演朗诵,有齐颂、独颂、轮颂、领颂、唱颂、表演颂,形式多样。在朗诵时进行评比,凡是在班级比赛中获得优胜者,参加校级朗诵比赛,在校级朗诵比赛中获得优胜者,参加县级朗诵比赛。我深深难忘的是县教育局领导来我校查看“国学经典”颂读活动的情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表演朗诵的《弟子规》,童音清脆、响亮,动作滑稽可笑,博得阵阵掌声。我班学生轮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豪情满怀,气势雄壮,震撼人心。还有一位青年教师朗诵屈原的《离骚》,把屈原忧国忧民的豪情和悲壮豪迈的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赞不绝口。颂国学经典,传中华文化,壮国人志气,扬神州国威,真是受益匪浅啊!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读书也就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和乐趣。这种需要和快乐长期满足以后,读书的兴趣自然而生,学生在需要和快乐中自觉地阅读,不再是一种负担,一种压力,相反把读书看成是课外生活的乐趣,他们在读中乐,在乐中学,在讲中练,在练中提高,不知不觉中加大了阅读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生活,积累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良好兴趣,提高了语文表达水平和实践能力,真可谓是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