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分析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分析及预防对策

宋丽萍

宋丽萍(黑龙江省海林林区人民检察院,黑龙江海林157100)

摘要:重点讨论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主要特点;产生原因

职务犯罪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犯罪,通常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其职务相关的各种犯罪,它的本质是以权谋私,是最为严重的腐败形式。主要表现在危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建设、政党建设等方面,侵犯国家的管理职能,破坏由此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损害公众利益。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是指基层干部利用其自身的职务便利所进行的犯罪,它对于林区社会的危害性是相当大的。解决和处理好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问题,对保持林场社会稳定,促进林区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靠惩治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做好预防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主要特点

从近几年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有以下特点:

(1)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的案件居多。在我院近几年来查办的基层干部涉嫌的职务犯罪案件中,有近80%的案件是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犯罪。这些基层干部经济犯罪案件,作案手段单一、雷同,均为利用基建工程发包、企业租赁转制、土地征用审批等职务之便,挪用其经手管理的财物或是收受贿赂。

(2)基层干部联手作案突出。从近年来立案侦查的案件中发现,主谋要么是与其他基层干部联手作案,要么在其他基层干部有意、无意的帮助下作案。在涉嫌挪用公款犯罪中,由于贪财心切和对犯罪认识的不够,基层干部之间很容易达成共识。

(3)作案手段简单直接,但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从整体上看,基层干部贪污犯罪的手段不像其他领域那样隐蔽、狡猾,反侦查能力相对较弱。作案手段一般为收入不记账、打白条支出、伪造单据等,但涉案金额呈上升趋势。前几年所查办的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金额大多在万元以下,小案居多;2005年我院查办的庄某涉嫌挪用公款罪,涉案60万元,公诉的陆某涉嫌滥用职权、贪污罪,涉案高达600余万元,案值明显增加。

2基层干部涉嫌职务犯罪的原因

(1)部分基层干部自身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首先是为官动机不纯,他们担任基层干部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图个吃喝,有的则更加直接,就是“为了能多捞几个钱”,有的甚至认为集体的钱就是自己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想怎么拿就怎么拿。再就是法律意识较差。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一些基层干部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并不完全知晓,如我院2006年初查王某涉嫌贪污一案中,王某在收受好处费时认为是“正常的人情往来”,是“我为你办事,你给我好处”两厢情愿,直到检察机关介入,才认识到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

(2)基层公务没有真正公开,监督制约机制落实不力。有的单位将一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事情写进公开栏,如对职工、群众最关心的财务问题只公布几项大的收入支出项目,具体支出项目职工、群众无法知晓;有的单位把公开栏变成了基层干部不廉洁的挡箭牌,弄虚作假的盖头;有的单位重公布、轻反馈,虽然公开了一些公务,但是公开后对职工、群众有何意见,有何反映不能及时反馈,没有真正起到公开的目的;有的单位私立“小金库”,设立两本账。基层干部缺少必要的监督制约,许多单位经济发展迅速,但相应的财务正规化管理却跟不上,账目设置不规范、财务审批不严格、白条子下账、假票据入账等现象比较普遍,致使财务管理不透明,为诱发经济犯罪提供了方便。另外,有关部门的财务审计和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给那些腐败的基层干部造成了可乘之机。

(3)基层干部的财权过大,会计难司其职。近年来,随着城镇建设化进程的加快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基层财政的“腰包”越来越鼓,相应地基层干部们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有的基层干部是集党、政、企大权于一身,大小事情自己说了算,权力的过度集中使他们作案时有恃无恐。在某些基层单位、经营林场,主任掌握着大权,实行“一言堂”,书记只负责党政建设,成了虚设的职位,手中无权,缺乏监督立度。主任掌握财经大权,削弱会计的职责,这种最有效、最原始的办法在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一些基层主任给会计一些无法核销的票据,会计明知不对却还要按照干部的意愿,找一个所谓合理的办法进行处置。否则,会计的职务就难保,因为会计必须接受主任的领导,这使想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制约村干部的管理体制无法实现。

3预防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措施

针对基层干部频频“触网”的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预防力度。

(1)要树立正确思想,用好基层干部。应在基层单位建立起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首先,把好选举关。杜绝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其次,通过立法,在法律上对基层主要负责人的任期作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三,可以在政策上鼓励、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以改变目前基层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以提升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

(2)要严格财务管理,抓好财务监督。对于收取款项,要及时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合理使用。对一切假公济私的行为予以严惩。基层财务管理部门要对基层经济进行审计。另外,我国“现在实行的对镇以上主要领导实行离任审计制度,较好地起到了防微杜渐的作用,受到群众普遍好评。”为了化解林区矛盾,提高基层财务工作质量,充分发挥林经站的监督管理职能,建议对基层主要干部也进行离任审计。

(3)要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首先,应对基层干部进行上岗前的培训,采取持证上岗制度,对其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遵纪守法拒腐蚀的法制教育,防止他们在工作中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其次,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对违法违纪基层干部的及时查处、曝光,起到震慑作用。再次,检察机关应延伸预防网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以法制手段推进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要完善制度建设,健全民主制度。

a.完善选举程序,健全民主选举制度。要坚持按期直接选举,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真正把那些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公道正派、勤劳实干、热心为人民服务的人选进企业班子,特别要注意指导选好基层主任。同时,发现有侵犯人民民主权利的不正当行为和违法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

b.完善民主议事程序,健全基层民主决策制度。凡涉及职工群众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事项,尤其是重大的政务和财务事项,都要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要保障职工群众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切实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c.完善企业章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要从林区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制定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着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把各项事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依、依章行事,保证职工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d.完善公开办事程序,健全民主监督制度。民主监督的重点是建立企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干部任期、离任审计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和赔偿制度,使基层干部切实受到教育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