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学特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2

中国传统图案的美学特征

孟祥玲

孟祥玲(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持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的自由转换;善于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构图;表现内容常常带有吉祥的寓意;形成了特殊图案的特定意义等美学特征。

关键词:具象;抽象;对称;均衡;吉祥图案

传统装饰图案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兴盛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浪漫于秦汉的漆器和画像石、画像砖;富丽于隋唐的服装服饰与佛教艺术;华美于明清时期的生活全景。传统装饰图案虽然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会有审美风格的调整;在不同的地域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也有不同,但是总体说来还是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发展过程,形成了如下几个突出的美学特征:

1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的自由转换

“具象”是一种写实性的艺术,是表现自然现状的具体形象。而“抽象”则是不再描绘我们视觉里所熟悉的自然物象,取消了对真实物象的摹仿,转而去关注构成艺术形象本身的纯粹造型意义上的美感。简而言之,具象艺术“模仿”自然物,与现实世界有密切的关系,而抽象艺术则是“创造”人们视觉经验中的“陌生”形象。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中的表现题材或直接或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风云变幻和百姓的市井生活,但是图案在造型中又不受这些具体形象的限制。

往往脱离物像的形体而服从视觉上的快感,剥离物象的表面特征追逐意境空间的自由发挥,体现出抽象艺术的形式美感。例如传统图案中的卷云纹和云雷纹,就是具象形式抽象表现的极好典范,马王堆汉棺上灵动的卷云纹铺满四壁,自由婉转、酣畅淋漓,张扬着“离骚”、“天问”般的浪漫情怀。装饰图案的这种具象形式抽象化表现,表现出中国人艺术思维的活跃与宽泛。

2善于运用对称与均衡的构图

在自然界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对称与均衡的形式,比如人和动物的形体、昆虫的翅膀、对生的树叶等。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对称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对于平衡的要求,容易使人产生稳定与安全的感觉。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画面中一般存在或明或暗的线条,这种线条成为图形安置的骨骼,在其左右、上下或四周配置同形、同色、同量或者不同形、色,但量相同或近似的纹样,这种组成形式就是对称。中国人擅长对称的构图形式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古代中国尊崇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对政权维护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深刻久远的影响。儒家学说强调以父权体制为中心的宇宙间一切的普遍和谐,因此,儒家美学的中心概念即是“中和”之美。装饰图案中对称的构图手法,就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的这种审美。由“中和”之美衍生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是依据纹样所占据空间位置的状况而言的,它交代了传统图案组织单元的布局,体现了庄重、严肃、规整、条理、大方、稳定等情绪,富有静态的美感、条理的美感。

均衡是相对于对称构图而言的,指中轴线或中心点上下左右的纹样等量但不同形,即虽然分量相同,但是图形的纹样和色彩不同。图案中的各种形象是依中轴线或中心点保持视觉心理上力的平衡,并非是做到形象与数量的等量分布。均衡构图不是通过简单图案的对称量化实现平衡,而是通过画面不同的疏密留白等达到意象的和谐与平稳。大与小、多与少、疏与密、浅与深、黑与白等原本矛盾的要素,通过在两度空间的经营布局达到平衡。最后出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秩序,表现出活泼生动的条理美、生动轻巧、富有情趣和变化感。敦煌艺术中的藻井,就多数采用了这种构图手法,例如初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藻井图案,第329窟的“莲花飞天藻井,”:象征大空的方拱中心描绘着一朵装饰性的五彩大莲花,它象征着法轮常转;在蓝色方拱的四角,绘有与中心大莲花相似的切割成四分之一大小的莲花;此外还有四名手捧莲花的飞天,如流云般飞翔在蓝色的天空中;图案最外层的四角,是另外几名手持不同乐器的飞天,他们环绕中心自由飞翔。这些载歌载舞演奏乐器的飞天,为整幅藻井增加了流动的节奏感。转动的彩笔、飘旋的流云、舞动的飞天共同构造了一个既有音乐旋律又有生动画意的佛国天界。

3表现内容常常带有吉祥的寓意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国传统图案经常巧妙地运用人物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艺术形象,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运用谐音、比拟、借喻、双关、嵌字、符号、象征等表现手法,采用传统的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等构图式样,传递福善之事、嘉庆之征等审美意蕴。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于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被称为传统吉祥图案。

传统吉祥图案的取材范围十分广泛。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例如利用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的特点,创作“鸳鸯戏水”图案,寓意夫妻恩爱美满。另外,中国人还擅长利用汉语的谐音作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例如婚庆中常用的由红枣、花生、桂园、莲子组合而成的传统图案,就有“早生贵子”的吉祥寓意。

吉祥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对金钱财富的热切期盼。时至今日,吉祥图案还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成为一种蔚为风气的民俗现象。

4形成了特殊图案的特定意义

传统图案起源于古人对自然界风霜雪雨、电闪雷鸣的敬畏与膜拜,“在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观念的影响下,古人常以一种泛神论的眼光去面对自然,自然形象本身所带有的“神性”、“灵性”给了他们丰富的启示和体验。当一个民族对某一物象有了比较稳固的、普遍的主观意识,与其意识相适应的装饰纹样就会出现某种特定的含义。例如中国传统图案中的龙纹样。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在中华文明的远古时代,古人对大多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解释,于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图腾具备风雨雷电那样的力量,像群山那样雄伟,像鱼一样能在水中游弋,像鸟一样在能天空飞翔。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龙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图案。这种复合结构,意味着龙是万兽之兽,万能之兽,万能之神。龙纹样就这样浓缩和积淀了先人们的思想感情、期望与信仰,成为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随着先民的迁移和历史的进展,龙不断地演变和升华为一种共同观念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于是,围绕龙产生了“感天而生”的传说,黄帝、炎帝、尧等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成了龙的化身,中国人成了龙的传人,龙纹样从此衍生出代表中华民族全体的特殊意义。当历史的车轮跨进大一统时期,天下的政权开始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中,国家成为皇帝的私人财产。作为整个中华民族象征的龙,自然转变成九五至尊的皇权象征,龙的图案从此成为皇帝的代表和符号,普通百姓只能对其顶礼膜拜再不能随意的使用。与龙纹样类似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装饰图案还有凤纹(代表皇后)、饕餮纹(代表政权的威严)、法轮(象征佛教的圆融和完满)等,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图案,由于其本身蕴涵的深刻社会学内容,成为了研究民俗、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中国装饰图案留下了大量带有文化符号的作品,是蕴藏华夏文明的巨大宝库,我们通过对其美学特征的分析,就可以窥见七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和时代信息。

参考文献

[1]叶兆信,潘鲁生.中国传统艺术(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1.

[2]乙力.中国传统吉祥图案[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6.

[3]胡红忠,郑浩华.装饰图案设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龙红,王玲娟.具象美与抽象美的高度融合——论大足石刻图案世界强烈而微妙的装饰性[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