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探析

卢楚红尹玲英黄剑青

卢楚红尹玲英黄剑青(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的患者126例,按照是否并发子宫胎盘卒中进行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没有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乙组患者66例为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对其发病的危险性、临床特点及母儿的结局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胎儿窘迫、肌张力增高、胎心消失、腹痛、宫腔积血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产妇的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都显著高于甲组;甲组母婴结局显著优越于乙组母婴的结局,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为胎儿窘迫、肌张力增高、胎心消失、腹痛、宫腔积血、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其母婴结局较为不好,应早期及时的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关键词:胎盘早剥;合并子宫胎盘卒中;高危因素;总结分析

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及进步,孕产妇的死亡率在逐年的呈下降趋势。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围产儿死亡率为30%~40%,而早期诊断与正确处理是降低母儿死亡率的关键[1]。怎样能够较好的治疗及预防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的发生是当今医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更好的进行治疗及预防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先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取2010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胎盘早剥的患者126例,其中合并子宫胎盘卒中的产妇66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0.8±8.5岁,经产妇10例,初产妇56例。发生晚期流产(孕周<28周)4例,早产(孕28~36周)30例,足月产妇(孕37~41周)30例。双胎妊娠2例(未发生子宫胎盘卒中)。所有病例的胎盘均送病理检查。胎盘早剥及子宫胎盘卒中的诊断标准依照丰有吉主编的《妇产科学》[2]。两组患者程度、年龄、病程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按照是否并发子宫胎盘卒中进行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为没有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乙组患者66例为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对比两组患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母儿的结局进行分析统计。

1.3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在胎儿窘迫、子宫肌张力增高、胎心消失、腹痛、阴道出血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产妇的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都显著高于甲组;甲组母婴结局显著优越于乙组母婴的结局,以上情况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表2、表3。

3讨论

胎盘早剥在怀孕晚期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其预后的效果同及时的诊断及积极的治疗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上述统计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其主要影响胎盘早剥合并子宫胎盘卒中的因素有胎儿窘迫、子宫肌张力增高、胎心消失、腹痛、阴道出血方面,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均容易导致其发病,并且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母婴结局明显较差,低于甲组母婴结局情况,对比两组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依据上述总结情况,相关报道证实应在孕期加强保健工作,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健康保健的意识,应定期及时的进行产前检查,但有些轻度的胎盘早剥同产后能否进行详细的检查胎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较容易误诊及漏诊。

宫胎盘卒中由于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引起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因此处理的的焦点是剖宫的同时是否切除子宫[3]。子宫卒中目前并不能作为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在手术进行时发现子宫卒中,首先应积极采用宫缩剂、对子宫进行子宫按摩、采用热敷子宫等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及时输血,纠正凝血功能的障碍,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如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只有经各种措施无效,子宫仍不收缩,软瘫呈袋状,子宫表面无皱折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3]。

综上所述,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为胎儿窘迫、肌张力增高、胎心消失、腹痛、宫腔积血、子痫前期、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其母婴结局较为不好,应早期及时的处理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参考文献

[1]张爱琴,郭德生,孙小鹤.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22例[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957-958.

[2]泽君.胎盘早剥并发子宫卒中的防治探讨[J].中国综合临床,2005,20(21):1136-1137.

[3]蔚蔚,林穗青.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率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13(5):593-596.

[4]焦健.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4):235-236.

[5]宜小如,王莉.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围产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5):6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