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优化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孙德华

孙德华(新疆农七师一二五团柳沟人民医院内科833203)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优化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72例,按盲目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优化护理路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护理满意度与相关的疾病知识了解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应该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优化护理路径心肌梗死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267-02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危重病种,死亡率较高[1]。如果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减少死亡发生率是有很重要意义的。优化护理路径是专家们依据疾病的特点以及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制定出的临床护理模式[2],护理人员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临床护理不仅只是遵医嘱机械性地执行,而且能够有计划性、预见性进行临床的护理工作,优化了服务流程。本文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36例,应用优化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们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患者72例,按盲目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6例。36例对照组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57.3±12.6岁。36例观察组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在41—73岁,平均年龄为56.7±11.9岁。两组患者均自愿意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因为两组患者是盲目随机抽取,所以无论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上相比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相关的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优化护理路径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特点,我们制定出一个相应的图表,将健康教育惯穿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之中,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的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3评价指标

患者出院前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的评分表发放到患者手中,由患者本人填写。健康知识的评分表分为六个项目:饮食、疼痛、吸氧的必要性、乐观情绪、不良习惯的危害、卧床与运动等,满分为百分。掌握:≥85分;部分掌握:≥60分;未掌握:<60分。满意度调查表由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项目组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资料与数据的分析,进行t检验,以P<0.05作为标准来判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对比表

3讨论

优化护理路径是通过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减少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使护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地提升的具体化的护理模式[3]。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指导,提高了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在临床治疗中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减少了护患间的矛盾,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从本次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优化护理路径护理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91.7%、护理满意度为94.4%,这两项均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优化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应该在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继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8):1613—1614.

[2]伊书锋,段红伟.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首都医药,2010,(12):326—327.

[3]刘卿.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0,(29):861—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