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体会

任永红

(四川省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了解对顽固性失眠患者通过针刺、艾灸两者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资料来自本院2015年-2017年期间收治确认存在顽固性失眠症状患者60例相关临时数据,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每组30例分为对照组(常规顽固性失眠治疗)和观察组(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了解患者在不同措施治疗后失眠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对顽固性失眠患者根据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疗效判断依据,观察组与对照组两者总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数据更具优越性,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时间段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提示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睡眠时间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P<0.05。结论:对顽固性失眠患者用针刺、艾灸两者配合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改善效果,对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刺;艾灸;顽固性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317-02

部分失眠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失眠状态得到改善,而部分患者则没有明显变化,此类患者属于顽固性失眠。笔者所在医院近年对顽固性失眠患者采取针刺配合艾灸方式进行治疗,对入睡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资料来自本院2015年-2017年期间收治确认存在顽固性失眠症状患者60例相关临时数据。患者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为28例、3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为(32.7±2.4)岁;病程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病程时间(2.1±0.7)年。经检测,患者睡眠率平均为(35.1±3.1)%。诱发失眠原因已确认不包括如下因素:药物、酒精、手术、疼痛、发热等外在情况,所有患者均无存在酗酒以及药物依赖,排除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受损或者其他系统疾病患者。患者自诉存在入睡困难且入睡后睡眠状态难以维持,此类睡眠紊乱状态每周出现不低于3次。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每组30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经统计学软件计算处理,提示此次研究对象组别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具体情况等差异并不明显,具备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传统西药方案治疗,睡前通过口服方式应用米氮平,每次服用剂量在15~30mg之间。

观察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联合中医针刺、艾灸联合干预方案。操作如下:针刺操作如下:以安眠、百会、神门、三阴交、照海、内关、四神聪、申脉等为主穴;对存在心脾两虚证表现患者加上脾俞、心俞等配穴,对存在心胆气虚证患者加上心俞、胆俞配穴。对穴位所在皮肤和所用针进行常规消毒,用30号1.5寸无菌针灸针治疗,手法为虚补实泄,刺入皮肤,确认得气后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间隔5分钟行针1次,间隔1天再针刺。

艾灸操作如下:选患者百会和涌泉等穴位,在每个穴位上用艾条灸,每次时间为15~30分钟之间,每天1次。

所有患者均需连续接受4周治疗。

1.3疗效标准

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达到正常范围内或者夜间连续睡眠时间能够超过6小时,睡眠质量良好,醒来后无明显疲惫感,判定为痊愈;治疗后患者入睡难度明显改善,夜晚睡眠时间增加超过3小时,能够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失眠症状改善,睡眠时间相对于治疗前有改善但增加不超过3小时,判定有效;不能达到上述标准或者症状恶化,判定无效[1]。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需处理研究数据均用SO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表示与检验方式分别为χ2和t完成,对于所得结果表现形式则分别为均数±标准差、率(%)完成。所得结果即P显示<0.05,则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疗效对比

详情可见下表。

\

3.讨论

失眠也被成为入睡维持障碍,导致人们出现失眠的因素很多,随着当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以及人们所承受压力逐渐增大,有失眠情况的例数也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如果失眠得不到有效改善不仅破坏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心理情绪状态,导致出现抑郁,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米氮平是临床常用治疗失眠症状的药物,自身有抗抑郁作用,对患者治疗机制在于通过阻断5-HT2还有5-HT3受体,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帮助患者更加容易入睡[2]。

在本文研究所得数据当中可知常规药物治疗与针刺、艾灸联合后,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程度以及睡眠时间延长状况等相对于单纯米氮平治疗均有显著优越性。在中医理论中对失眠患者在采取治疗干预前需要确认虚实,辩证施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穴位。针刺和艾灸等操作均相对简单,安全性高,患者较为容易接受[2]。

综上所述,对顽固性失眠患者用针刺、艾灸两者配合治疗能够取得令人满意改善效果,对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敏.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失眠10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1):42-43.

[2]骆钱华.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和艾司唑仑治疗气郁型失眠3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2):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