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与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与治疗

谢久红

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盐城224633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于选择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带状疱疹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76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甲钴胺联合伐昔洛韦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显著优于常规组,II级疼痛患者数量显著多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不明显改变,无任何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过于剧烈而取消治疗。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眩晕、腹胀以及嗜睡,但是症状较轻,在药物剂量调整后可自行缓解。结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甲钴胺联合伐昔洛韦、加巴喷丁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较高的临床疗效,同时借助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预防与治疗

带状疱疹是一种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导致的感染症状,这一种病毒具备较强的亲神经性,所以在患者隐性感染病毒之后,会因为多种诱因的刺激而促使潜伏的病毒发生激活与繁殖,并侵犯神经节,促使其发炎或坏死,从而形成神经痛[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在皮疹完成消退之后在病变周围仍然存在疼痛感,这一症状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疼痛感较为明显,普遍无法忍受,病程最长可而已达到1年多,所以临床医疗中的有效预防和治疗显得格外重要[3]-[4]。对此,本文以我院患者为例,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与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取对比研究方式。在2015年5月与2017年5月之间作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段,同时在研究时间段内选择76例不典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76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n=38)与常规组(n=38)。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平均年龄(60.5±9.8)岁,平均病程(20.5±4.2)个月,平均BMI(25.8±6.1),平均基础VAS评分(8.5±2.5)分;常规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61.6±8.8)岁,平均病程(21.0±2.8)个月,平均BMI(23.3±6.5),平均基础VAS评分(8.2±2.3)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VAS评分、病程、BMI等数据在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未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具备对比研究的价值。

排除标准:1、先天性或免疫性功能缺陷患者;2、存在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是免疫抑制剂的患者;3、肝肾功能存在异常或消化道功能存在异常的患者;4、高血压或糖尿病严重的患者;5、精神异常无法全程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6、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1.2方法

本研究所用药物:甲钴胺由涿州东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1123;甲钴胺胶囊由北京银建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828;伐昔洛韦由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7627;加巴喷丁由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223。

常规组采取甲钴胺联合伐昔洛韦进行治疗。在患者入院之后采取伐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感染的常规性治疗,伐昔洛韦每天服用2次,每次0.3g,连续服用7天。同时以静脉滴注方式采取甲钴胺进行治疗,将在25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当中融入甲钴胺1.0mg,每天滴注一次,连续用药2周之后更改为甲钴胺胶囊进行口服,剂量为1.5mg/d,每天分3次服用。

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巴喷丁进行治疗。加巴喷丁初始用药剂量为300mg,采取顿服,在用药3天之后剂量调整为600mg,划分为2次进行口服,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答与副作用)适当的调整剂量,每天最高剂量不超过900mg,超过600mg时可以以每天3次方式进行口服,如果存在明显的不舒适症状可以适当的减少计量,连续用药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以及不良反应。

采用语言描述评分(VRS)以及患者自我疼痛感受描述的方式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感受,总共分为四级,I级为无痛;II级为轻微疼痛;III级为中度疼痛;IV级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感受以及不良反应等数据均次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对比,数据之间的对比采取P表示,P<0.05证明数据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感受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显著优于常规组,II级疼痛患者数量显著多余常规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均不明显改变,无任何患者因为不良反应过于剧烈而取消治疗。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眩晕、腹胀以及嗜睡,但是症状较轻,在药物剂量调整后可自行缓解。

3.讨论

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的衍生物,甲级基团和中央钴分子结合之后会形成甲基化功能基团,其会促使神经功能发生变化,从而促使脂质代谢得到改进。而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12,其能够更好的进入到神经细胞中,从而实现改善蛋白质、脂肪、核酸等物质的代谢,促使患者的髓鞘得到修复,实现改善神经痛的疗效[5]。而加巴喷丁属于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在中枢性抗痛觉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其可以有效的减轻异位放电的作用,抑制神经传导,改善氨基丁酸的神经传导功能,从而逐渐减轻或消除神经痛的症状[6]-[7]。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显著优于常规组,II级疼痛患者数量显著多余常规组,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眩晕、腹胀以及嗜睡,但是症状较轻,在药物剂量调整后可自行缓解。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甲钴胺联合伐昔洛韦、加巴喷丁的治疗方式具备安全、高效的特点,整体治疗效果突出,患者的预后效果理想,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通过本研究,认为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会因为患者机体状况的不同而适当的改变,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之后在病变范围、疼痛程度、后遗神经痛等发生可能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关键。国内研究者认为借助阿昔洛韦能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方式可以实现较为突出的防治效果,但是国外研究者认为早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疼痛症状,同时最大程度的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风险,但是对于是否可以缩短病程并无相关研究证据。另外,口服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的减轻急性疼痛感,但是并不能阻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对此,在今后临床中一方面可以继续采取阿昔洛韦进行预防,另一方面需要加大临床研究,尝试或验证是否可以借助改变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式实现病情的减缓。

综上所述,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甲钴胺联合伐昔洛韦、加巴喷丁的治疗方式可以实现较高的临床疗效,同时借助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茹月,熊俊,陈日新,等.基于现代文献灸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循证证据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31(4):673-676.

[2]彭浩然,李升,黄玉珊,等.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系统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1):2110-2112.

[3]高子平,马莹莹.自拟活血止痛方早期干预防治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0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22(10):233-234.

[4]唐挺,步怀恩,贾敏,等.夹脊穴注射糖皮质激素预防50岁以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meta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6):358-361.

[5]张津玮,张小宝,崔吉正.皮内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评价[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6,30(6):566-569.

[6]李彤彤,王雅莉,赵艳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3):279-282.

[7]王丽昆,岳海龙,毕廷民,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23(2):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