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医院内控制度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医院会计内控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探索医院内控制度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医院会计内控体系

张军

张军(内蒙古乌兰察布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财务科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摘要】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文指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解决的一些难点,旨在探索医院内控制度,建立更加合理、有效的医院会计内控体系。

【关键词】内控制度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394-01

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贯彻管理方针、提高经济效益,以职责分工为基础,建立对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协调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其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及效益而形成的一种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市场竞争正日趋激烈。医院要立足自身生存和发展,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就必须加强和完善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促进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

1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突出,会计内控制度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会计内控制度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1.2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目前,公立医院及附属医院虽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开展成本核算,但许多医院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医院无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医院之间成本没有可比性,医院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算成本分奖金”的观念导致了某些医院的超前分配,制约了医院事业的发展。

1.3医院预算编制闭门造车,使预算执行困难有些医院预算编制由财务部门闭门造车,没有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医疗市场变化,而是依据上年的决算数据加加减减而成,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没有对预算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预算编制的缺陷,造成了执行预算时脱节,削弱了其约束力。医院的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使预算执行失控。

1.4人员素质不高就目前单位情况,有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没有专业文凭和专业职称,有的甚至没有会计证,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还有单位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不学习、不交流,会计控制松懈,职责操作意识不强,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的人才匮乏,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性,甚至有的无视财经法规,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因此更谈不上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另外,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2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2.1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内部环境规定一个单位的纪律与架构,影响经营管理目标的制定。因此,塑造单位文化并影响职工的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同时医院内部控制又是一个涉及医院经济活动全方位的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联系的控制方法,医院各个层次的人员,上到院长下到各部门、科室、职工要共同实施,只有全院上下统一认识,才能保证医院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医院领导要改变家长制管理模式,重视医院内控制度的建立并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

2.2建立健全职务分离控制与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医院在组织结构设置上,要按照程式定位原则,将各部门、各科室的经济业务活动按其业务流程特点划分为若干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并分派到人,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界定其权责,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解决好权力制衡和内部监督约束问题,促进医院经济工作在授权审批、监督协调下有序高效地运行。

2.3建立医院预算控制制度做好医院预算控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控制:确定预算的项目、标准和程序;编制和审定预算;预算执行的授权;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

2.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发挥其监督作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单位内部应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强化内控,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2.5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有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对医院内控制度的评价,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看:一是健全性,评价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全面建立,是否符合基本原则;二是适应性,评价内控制度是否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得到遵循,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一套模式,必然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三是一致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单位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各个控制环节是否紧密协作,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相互配套;四是成本效益性,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如果控制措施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实施成本,可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考虑经济性而不顾及健全性,两者应兼顾。

参考文献

[1]耿建新,宋常主编.审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王立彦.会计控制与信息系统[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