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与对策

王健

江苏南通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现阶段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污染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就需要注重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了解掌握其研究现状,运用有效的对策提高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效率,从而为建筑领域的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与对策进行系统阐述,以提升建筑垃圾的潜在应用价值,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研究现状,对策,可持续发展。

注重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与对策的探讨,可促使建筑垃圾良好的利用状况,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提升建筑垃圾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我们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中的存在问题,找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加以处理,促使建筑垃圾在实践中保持良好的循环利用状况,不断优化循环利用方式。在此基础上,实现建筑垃圾的科学利用,增加利用过程中的技术含量。

一、注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价值所在

为了使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并确保利用状况的良好性,则需要对注重这类垃圾循环利用的价值所在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1)注重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可减少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也为建筑领域的更好发展注入新动力;(2)注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可实现对其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的有效应对,并保持这类垃圾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给予现代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要的支持;(3)注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能够使建筑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持续增加,满足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确保建筑垃圾的处理效果良好性。这些方面的内容,客观地说明了注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价值所在。因此,需要对这类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加以分析。

二、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研究现状分析

为了获取到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更多信息,则需要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在此期间,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循环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实践中像废钢筋、金属管线废料、碎混凝土块等,隶属于建筑垃圾的组成部分范畴。在这些垃圾循环利用过程中,因现有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使得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可能会降低这类垃圾在实践中的利用效率。具体表现为:(1)现有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使得其利用过程中在法律层面上得到的保障力度不大,可能会影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效果;(2)由于对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考虑不充分,使得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所需的法律有待完善,降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对周围环境质量产生潜在威胁。

(二)认知水平有待提升

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过程中,能否对其有着良好的认知水平,与这类垃圾循环利用中的计划实施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中由于某些施工企业及人员对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且认知方面的水平有待提升,从而影响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效果,可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具体表现为:(1)某些建筑施工企业在世实践中对废混凝土块、废钢筋等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缺乏正确认识,使得它们在实践中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加大土地占用面积的同时会降低建筑垃圾的实践应用水平;(2)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由于某些人员对其中的混凝土、碎砖、废钢材等再次利用未能进行充分考虑,思想方面不够重视,使得自身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认知水平低,从而对这类垃圾的科学利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源头分类有所忽略,增加了循环利用成本费用

建筑垃圾在循环利用过程中,由于相关部门及人员对其源头分类有所忽略,从而增加了这类垃圾的循环利用成本费用。具体表现为:(1)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一般建于建筑垃圾填埋场旁,主要以废弃混凝土、废弃砖块等材料为主的建筑垃圾,经常人为随意地混入果皮、塑料、木材、金属等,一同被送往处理,往往增加分拣再利用的困难,存在废料再次污染的风险;(2)实践中对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时,因相关部门及人员忽略了这类垃圾的源头控制,使得其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作业计划实施中得不到有效的支持,进而增加了这类垃圾的循环利用成本费用,可能会建筑领域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四)政府部门的合力不够,新建项目面临着较多困难

基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虽然政府部门给予了其必要的支持,但因其合力不够,使得建筑垃圾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新建项目面临着较多困难。具体表现为:(1)受到政府部门合力不够的影响,使得某些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的作业计划难以顺利实施,影响项目施工效率的同时会降低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水平,影响着其潜在应用价值;(2)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若政府部门在这方面难以保持良好的合力,则会使该项目的审批难度加大,延误工期的同时会影响建筑垃圾的利用效果,且其循环利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增多,无形之中加大了这类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问题发生率。

(五)政策扶持需要加大

结合实际情况,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能否得到更多的政策扶持,关系到相关项目建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实践中因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既有的政策扶持不足,加上这类垃圾的分拣难度大,使得其循环利用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1)当前虽然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得到了相应的政策扶持,但整体上对于这类垃圾的有效利用方面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大,以降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项目建设成本,改变这类垃圾的利用水平提升中的制约作用;(2)因建筑垃圾包括了砂浆、废钢筋、碎砖等,使得其循环利用中的分拣难度加大,也会对这类垃圾在实践中的利用效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科学应对。某混合结构建筑垃圾各组分所占据的比例如图1所示。

图1某混合结构建筑垃圾各组分所占据的比例

三、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效率的对策

(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通过对当前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状况的分析与考虑,在提高其利用效率的过程中,为了使其在法律层面上得到可靠保障,则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此期间,应做到:(1)通过对与时俱进发展要求的考虑,不断完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所需的法律法规并实施到位,使得其项目建设、作业计划实施等过程中可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这类垃圾的循环利用效率;(2)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方面既有的法律法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对有所落后的法律法规应加以完善,使得法律保障作用下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更加高效。

(二)全面提升实践中的认知水平

基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在实践中对其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进而使这类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工作开展可得到更多的支持。具体表现为:(1)建筑施工企业在实践中应根据形势变化及自身的长远发展要求,逐渐提升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认知水平,将相应的处理工作落实到位,确保这类垃圾的利用状况良好性;(2)加大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并对相关企业及人员加以引导,使得这类垃圾循环利用方面的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三)推广建筑垃圾源头分类

在提高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效率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其源头分类的推广。具体表现为:(1)重视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与分类,确保其循环利用状况良好性,避免给其利用方面的项目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2)加大建筑垃圾源头分类方面的推广力度,给予其循环利用工作开展有效支持,使得这类垃圾循环利用效率在长期的实践中可逐渐提高。

(四)注重政府部门合力作用的充分发挥

政府部门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建设中,应给予其更多的支持,且这类垃圾循环利用项目作业计划实施中所涉及的政府部门应重视自身合力作用的充分发挥,确保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保持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相关项目良好的施工效率,促使这类垃圾在实践中的循环利用更加高效,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五)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优化分拣方式

为了使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项目能够保持良好的建设效果,降低其建设成本,则需要根据该项目建设要求,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来支持这类项目建设,促使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效率可逐渐提高。同时,应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效的建筑垃圾分拣方式并加以使用,降低其分拣难度,确保这类垃圾的循环利用状况良好性,逐渐提高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些对策的支持下,可降低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中的问题发生率,确保其潜在应用价值良好性。因此,未来在考虑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过程中,应关注其研究现状,并对其中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运用切实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从而提升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工作水平。与此同时,相关人员应提高对建筑垃圾循环利用重要性的正确认识,针对性的开展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使得这类垃圾的利用效率更高,避免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不利影响。长此以往,可丰富建筑垃圾处理方面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玉言.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循环利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7):189-190.

[2]刘佳.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及循环利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6(12):06-20.

[3]张宁.绿建:如何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中国社会组织,2016(20):42-44.

[4]王秋菲,王盛楠.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比较分析[J].建筑经济,2015(06):95-99.

[5]范卫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管理:域外经验与中国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4(10):92-97.

[6]石鑫,石玉华.浅析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农业与技术,2013(09):238+240.

[7]李敏,路晓明,梁盼.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循环利用难题和对策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19):244+246.

[8]刘成林,薛咏海.建筑垃圾循环利用实践[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08):15-19.

[9]于培江.浅析城市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