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理论基础与风险防范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理论基础与风险防范探讨

卢春苗

卢春苗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02

摘要:生活中的很多中小企业的服务都是外包类型,比如餐饮外包、门卫保安服务外包和清洁服务外包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速度加快,很多专业服务也开始外包。比如信息采集外包、法律顾问外包、税收筹划外包和内部审计外包。对于内部审计外包,有很多优势和好处:由于不受公司内部管理层的控制,内部审计外包的独立性强,可以为社会公众和合伙人提供更加客观的审计报告;公司内部不需要专门设立完备的审计机构,也不需要培养对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非常熟悉的员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等。但是随着内部审计外包形成一种趋势,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与风险,本文从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理论基础与风险防范进行探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借鉴意义。

一、推动内部审计外包发展的动因

(一)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大型企业对中国经济起着奠基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对中国民生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我国针对中小企业颁布的关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性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欣欣向荣。企业发展过程中,交易形式多样化、交易实质日益复杂,然而企业自身的规模及其自身提供的审计服务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内部审计外包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内部审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的原因。

(二)受托责任多极化

受托责任的多元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的动因之一,委托方管理层级不断提高,相应的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审计业务内容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内部审计的目标制定持续随公司战略阶段性更新,所以受托责任继续拓展。内部审计与受托责任的关系密切,中小企业内部层层分解,不同层级之间会有不同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这种不同的关系就是受托责任,有了受托责任,就有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不仅应关注中小企业受托责任的普遍性关系,还要关注组织内部的特殊表现形式,由此,内部审计外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三)我国法律的及时跟进

国外关于内部审计外包的法律相对成熟与完善,我国在内部审计外包的起步比较晚,但是也逐步起草征求群众意见发展起来。为了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准则体系,指导内部审计实践,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2018年3月组织制定起草《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正式法规《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于2019年5月6日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准则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在实施内部审计业务时应当遵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从法律的及时跟进可知中国内部审计外包已经是趋势所在。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理论基础

(一)增值理论

内部审计的一个目标就是使价值增值,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一个很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审计规划使得企业价值有着向最优的趋势发展。具体表现为:内部审计外包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增加专业程度,保证了审计的质量;在需要审计的时候外包出部分业务,不用专门设立完整的内部审计部门,将固定成本转换为变动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总成本;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使企业跟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极致发展战略部门的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也就是交易成本,对于公司内部审计来讲就是审计的成本,通过比较中小企业自己内部审计和外包出去审计的费用,做出是否进行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不只是外包审计费用小于内部审计费用(内部审计的起草签订执行监督工作成本+审计人员的培训成本+内部审计人员工资薪酬+办公维持成本),还应该关注一个在总计费用之上的综合效益。这个综合效益可以表现为审计工作外包出去的独立性更高,专业性更强,更能得出一个公平的审计结果。中小企业内部对审计资源的分配是基于内生变量影响,市场对审计资源的分配则是外生性的,企业和市场都具有配置资源的手段,而且达到的效果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由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协调更加成熟,将审计工作外包给市场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那这项业务外包出去对企业比较有利。外部化的市场行为也就推动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发展。

(三)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的这种关系最先形成于企业与管理层之间,管理层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更加了解,掌握的信息更多,往往会受利益驱使而给股东乃至公司整体带来损失。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委托人就会设立监查部门来监督经理层工作,这就是代理成本。内部审计部门就扮演着监督的作用,监督代理人的执行状况。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由于受股东也就是委托人的影响,独立性会削弱,监督作用会失效,并且代理成本也很高,这也在侧面证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外包可以减少内部审计部门的培训、学习、开发成本,而且内部审计机构与事务所共同审计企业财务状况可以降低审计风险。

三、风险与防范

(一)独立性

审计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隐私性,保证客户也就是需要审计外包的中小企业的信息的隐私安全,国外对于隐私已经立法加以保护,内部审计外包一定要重视起来隐私性。

由于企业股东想要对管理层制约,才设立审计机构进行独立监督,但是会受到企业资源的所有者的干预,造成独立性水平下降,依照企业“潜规则”来审计正式我国中小企业虽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独立性水平不高的原因。内部审计外包虽然可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但是会产生新的棘手问题。比如管理层与外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交流沟通中,希望外部审计人员更熟悉本企业的业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是外部审计人员的过多参与会造成一种注册会计师一方面参与企业管理一方面进行审计鉴证工作,形成了“自己审自己”的一种局面。出具的审计报告就缺乏独立性,增加与该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的其他企业的怀疑性。

因此,要想增强内部审计外包的独立性,发挥外包的真正功能,就要减少外部审计机构的会计师过多参与公司业务,同时禁止进行会计财务报表编制的事务所和审计外包的事务所是同一家。

(二)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外包后,参与审计工作的外包人员只根据合同约定的内容进行审计,而这些范围可能只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一些非核心业务,也就是不重要的业务。只审计这些内容,很难发现企业中潜在的问题,无法给管理层还有审计报告的使用者给出准确的审计结果,也无法给出实质性的建议。没有充分发挥外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审计经验和管理经验等,外部审计费用高于审计带来的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

所以,审计外包过程中,对于什么业务外包,外包的范围都要做深入研究。明确专有性程度,确定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平衡状态,才能把工作做好,创造最大价值。管理层及时与审计外包单位联系,对外包业务情况及时沟通交流,提高审计质量。

四、结论

内部审计外部化是一个外来品,实务发展要求很快但是理论研究还跟不上,对于外包的方式、外包供应商的选择和外部业务的内容还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方法。本文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动因还有基本理论基础做了简单阐述,也对内部审计外包可能带来的风险做了合理的防范陈述,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戴玮炜.内部审计外包临界点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2(9):121-123.

[2]孙明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路径优化浅析[J].财会通讯,2015年第1期

[3]张倩如.内部审计外部化实施过程及管理探析[J].财会通讯,2018年第22期

[4]李越冬.内部审计职能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J].审计研究,2010年(3):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