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李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李苗

李苗

武汉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4

摘要:伴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出现,在建筑行业中,生态住宅理念也成为热点话题,同时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是居住环境中最基础的构成部分,与人们居住环境的细节息息相关,室内微环境的设计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为此,本文先对绿色生态住宅及室内微环境平衡的概念进行了分析,然后简要分析了微环境建筑设计原则,最后研究了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

前言: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现代生活及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更向往的是绿色、纯自然的居住环境。为此,绿色生态住宅设计理念的出现,在建筑领域中成为最为关注的焦点,同时成为建筑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部分,室内微环境设计在设计绿色生态住宅的过程中备受关注,两者相互依存,并与建筑物的使用质量息息相关。

1分析绿色生态住宅及室内微环境平衡的概念

1.1绿色生态住宅的概念

绿色住宅与生态住宅的结合,是在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即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的前提下,以造福居住区的环境、健康、节能和生活便利为目标,具有节约土地、能源、节水、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实现了无浪费、无污染、高效和谐、开放封闭的良性循环,是一种新型的住宅,称为绿色生态住宅,是居民在生理、心理、物质上处于完全健康的状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和人与人的沟通。在本世纪,它将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

1.2室内微环境平衡的概念

从空间上看,居住人居住环境的界定可以结合内外空间环境来进行,其中外部环境主要是规划、建筑和绿化空间,内部环境或微环境主要是室内物理环境、陈设和家具。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住宅人居宏观外环境方面。

在环境与健康领域,习惯上将环境分为大环境(县、区或以上)、中环境(乡镇级)、小环境(社区)、微环境(人体和户),微环境包括两种,一种是室内微环境,另一种是体内微环境。有的人将生物学中的生态平衡概念引入到具体的室内微环境系统中,从而形成了目前所追求的室内微环境中的生态平衡理论。

一般认为,室内微环境的生态平衡应包括以下六个要素:一是室内空气的新鲜循环;二是室内光线的自然适度;三是室内外无噪声干扰;四是室内温湿度适宜;五是室内环境无污染,家具配件布置得当;六是心理“场”环境良好。室内微环境的生态平衡,即室内微环境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消费水平下为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服务的最佳条件,被认为是室内微环境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2简析微环境建筑设计原则

2.1应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绿色住宅环境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必须在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中,对消费者的利益如居住环境需求、心理需求等进行充分考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给居住者。

2.2私密性及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的原则要求室内管道和结构系统科学地综合布置,以满足扩大住宅可改性及灵活性的要求,在进行综合布置结构和室内管道系统时应坚持两项原则,一是自家管道不到邻家去原则,二是压力管道出户原则。私密性设计就是在设计中,维持适当的空间尺度,实现合理使用室内各种功能空间的目的,做到公私分区、洁净污染分离,以及动静分离。同时注重各个空间的专用型,保证充足的阳光和良好的视野不会互相干扰。

2.3应确保绿色空间内布局和谐

绿色空间的舒适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心理感受,而影响视觉感受的关键因素则是空间布局,住宅空间如果过大会缺少温馨感,并不具备特有的生活氛围。所以,在布局绿色住宅空间时,应对人们的生活规律进行全方位考虑,在对人们基本的居住要求进行满足的前提下,改善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舒适性,建设和谐文明居住环境,将建筑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出来。

3研究绿色生态理念下的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

3.1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中的光环境设计

光环境主要包括电气照明、日照,以及天然采光,其中在人类生活中,日照是其重要条件,不但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为此,许多设计师都以日照为主要的设计依据,对日照位置、面积、时间等进行充分考虑。天然采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视野,因此在对天然采光进行设计时,应对日光的各种性质如投射、直射等进行充分利用,为视觉构造良好的光环境。在室内光环境中,电气照明是其关键核心部分,采用人造光源的特点,结合灯具的布局及造型,构成科学的光环境。倘若人们在不良的电气光环境下长时间居住,会对人们的视觉造成严重疲劳,或引起其他生理疾病。为了提升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机能,以及人们的工作效率,必须要有良好的采光。

3.2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设计

人体能够适当地调整环境温度,但是调整范围非常有限,所以为了实现更大范围的热环境调整,探索最佳温度条件,可以利用室内的温度调节法来进行。热环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供暖及送冷。

3.2.1供暖方面

在此方面,需要对室外的热环境进行全面考虑,根据我国规定的采暖标准,制定合适的温度。因为室内空间分布不同,则温度变化也有所不同,可以利用局部采暖方式。在供暖中,要对环境温度因素进行考虑,以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

3.2.2送冷方面

在此方面,夏季住宅内、住宅外温差控制在5℃之内,重视气流流向,防止空调通风口直面人体。在暖通方案设计中,应在符合用户要求的同时,确保设计与国家标准相符,在环境保护中充分体现其优势。

在暖通方案设计中符合上述要求外,应与具体建筑的情况相一致,针对地下水缺乏地区,可以对电力资源进行全面利用,对当地情况进行全方面考虑,研究全年气候;针对地下水较丰富地区,可以选择水源热泵,根据当地的地下水变化及地质情况,对具体气候情况进行考虑,确保在季节变化时,暖通设备也能够发挥温度调节的重要作用。

3.3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中的声环境设计

3.3.1科学布局空间的动静分区

在室内平面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空间的动态和静态分区。厨房和卫生间不应位于邻居卧室和客厅的上层,电梯井和机房不得与主卧室、客厅和书房相邻。居民建筑内不宜设置泵房,应采取隔断措施消除噪声,这对避免居民建筑构件的噪声干扰具有显著的效果。

3.3.2控制室内楼板发出的噪音

因为生态小区要求住宅楼板的冲击隔声≤65dB,空气隔声≥50dB。所以,在设计中,可以通过在地板上加一层60毫米厚的焦碴隔音或铺设弹性地板(如架空木地板或铺地毯),可以对噪音进行极大地降低。此外,住宅装修应尽可能一次到位,以降低装修噪声对用户的干扰。

3.3.3降低门窗传入的噪声

应重视对住宅外门窗隔声的设计。试验表明,在窗户关闭时,室内噪声可降低5-lOdB。当使用密封性能好的门窗和2-3层夹层玻璃时,噪音可降低约15dB。上述外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也能够符合隔声要求。

结束语:

对现代建筑设计而言,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是其关键的发展方向,在建筑业迅速发展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渐提升,人们对建筑产品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此,在绿色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方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根据人们心里和生理的需求,借助先进的科技力量,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对室内居住环境进行不断优化,防止外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尽最大努力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红,杨飞,尚杰,等.基于偏好理论的绿色生态住宅需求模型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8):1355-1358.

[2]杨毅夫.基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分析与思考[J].中外建筑,2010(8):150-151.

[3]于维洋,刘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环境性能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4):76-80.

[4]杨艳红,陆伟伟,杨恩,等.新农村绿色住宅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2010(03):26-29.

[5]黄艳.生态住宅室内微环境建筑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2014(30):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