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周萍

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

当前社会形势下,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这给高校教育带来了要求与挑战。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高校教师中,一些大学教师认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核心是加强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的建设,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然而,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建设不可避免要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以健康的态度对待择业和就业问题,使他们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顺利就业。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有着很大的影响。

1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820万人,而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795万人,相比2017年增加25万人。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使大学生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必须做好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当前,许多大学生只注重在学校的学习,不注重职业规划以及职业素养的教育,毕业后很多学生掌握了专业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但是在思想意识上并没有有较大的进步,与社会现状融合不好,适应社会慢,这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2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2.1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是多数独生子女的共同存在的问题。他们中活动都是为自己的发展而最优先考虑的。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需要对社会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大学生对这方面并不十分熟悉。近年来,留学和考研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大学生在自己的发展中投入了更多资金用于新一轮的学习。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缺乏相应的理解,很难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很难将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这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更大的阻力。

2.2矛盾心理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矛盾的心理。①普遍缺乏职业理想和责任感。主要表现在要求工资高、待遇好、吃苦少,而在对实现自我价值、发挥工作能力等,缺乏长远规划和自我培养。②择业中地域选择的矛盾。一方面,"初生牛犊"的学生倾向于前往大城市等成功机会多的地域发展,另一方面思乡情切,不愿远离家乡,而形成择业的心理矛盾。③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在应聘材料上故弄玄虚,对个人的背景、性格、优缺点存在隐瞒,这样的行为一旦被发现,直接导致用人单位的不信任,甚至打上不诚信的标签。

2.3价值观的部分缺失

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物欲膨胀的时代,许多大学生也受到了影响,一些学生存在严重的攀比心,注重追求生活质量,想走捷径赚取金钱,而不愿意走艰苦奋斗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发展,在前途发展上显得过于浮躁,没有踏实肯干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的价值观被扭曲了,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利。

3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3.1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人才的必需素质,也是现代社会各个行业教看中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思政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帮助他们认识社会,准确自我定位,从"学习者"转变为"工作"者。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好进入工作岗位前的准备,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3.2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进入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对就业的关注严重不足,欠缺就业能力,毕业后也不能顺利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涉及就业观念教育。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可以提高自我意识,加强对社会分工和职业发展的理解,帮助学生尽快做好职业规划,建立职业目标,使学生能够接受培训,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3.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就业教育必须注意的问题。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继承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面对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如果大学生不能有效地释放这些压力,很容易导致一些消极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更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构建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就可以接触到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教会学生如何积极处理这些问题,让学生能够从容应对、乐观地看待就业和职业选择。

4高校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的实施

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多元化经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养成社会责任感建设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核心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大学生就业困难。针对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1课堂教育。对于与就业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仍然是实施的主要手段。利用课堂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专业课程细致教育、就业指导课程特殊教育三种方式共同实施。而导致这些问题关键在于,那些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这方面的职责和责任。

4.2课外活动。丰富的课外活动是就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载体。大学生的课外活动仍然是在教师指导下具有明确目标的教育方法,如俱乐部活动、主题课会、演讲比赛和春游等。活动的组织者往往没有注意与就业相关的思想教育教育的设计,因此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发生在非设计状态。

4.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家庭教育是一种必须用于大学相关就业教育的延伸载体。如果家庭教育和大学教育在职业和奉献方面发生冲突,那将是徒劳的。大学扩展家庭教育的这个想法和途径相对困难,但是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学生都是高校有效利用家庭教育的重要有效途径。

4.4网络教育。无论是专业知识学习还是思想政治知识学习,普及的网络已成为教育者和教育者都依赖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渠道,网络是各种就业权利的平台。利用互联网推广正确的职业观和事业观,批判不良就业观念,已成为高校必须适应就业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教育途径。

5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换句话说,思想政治教育为就业提供了更为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就业发展提供保障,就业是高校更加关注的问题。为提高高校就业率,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应通过多种渠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专业发展目标,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董林傲琦.论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创业指导中的导向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7(49):41-42.

[2]杨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6):83-84.

[3]蒋君毅,王亚敏,王硕.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政教育的实现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8(06):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