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城市入口景观设计初探

肖佳君

上海镜水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0041

摘要:在快速城市化的今天,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所谓“城市建设,路先行”,许多城市的入口已经向外蔓延到了高速公路的出口地段。这些地段过去多为村庄、农田,道路景观质量低下,不能满足其作为城市认知要素的要求,因而需要进行景观设计。另外,由于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有着不同于一般城市道路的种种景观特点,其景观设计也有着独特的内容与重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城市入口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入口;景观设计

1、前言

城市入口是城市的门户,是城市与外部环境的连结点,是人流与物流的必经通道,它和城市的道路、广场、街区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对城市景观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城市对外展示风貌的窗口,同时,也能直接反映出城市的特色,是一张城市“名片”。

2、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设计类型

2.1色块景观型

一些研究资料表明:对于交通性的城市出入口道路,观赏者速度较快,在这一状态下,人对城市出入口道路与显现景观的认识只能是整体和轮廓的特征,这部分景观设计要求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化具有整体感。

以人民大街为例,玉龙路——东风路段是新建道路,长度为6.37km,交通流量以车行为主,限速60~70km/h。根据相关研究,当车速为每小时72km时,人的视觉焦点为370m。所以,此段的景观采用色块景观型设计类型,重复的韵律节奏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目的是能够显现城市的美观大方。植物选择了深绿色的油松、云杉,嫩绿色的国槐、白腊,红色的五角枫、蒙古栎,黄色的金叶国槐、金叶榆,低层次的植物有丁香、红王子锦带、连翘开花灌木及地被花卉进行阵列规则式的种植,从城市入口进入本市,可以看到不同色块的景观,使驾驶者舒适、怡然。

2.2都市风情景观型

都市风情景观型是将现代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去,将行道树、树池与沿街背景建筑物相协调,充分考虑道路使用者(汽车、自行车、行人)的视觉要素,增加道路景观的个性化和城市特点,展示城市风情和文化背景。人民大街东风路——煤城路段,长度为3km,道路两侧均为住宅和商业网点,此段对现有绿地及景观点进行细腻的景观提升。在路中游园新建景观节点,完善园内设施,改造棚架、景观小品;路侧绿地与景观花箱相结合,形成景观花街。

3、景观特点与设计内容

城市入口地段的道路景观与其他道路景观相比,有着一些共同点,比如道路景观呈线状分布,道路交叉口易形成景观节点等。同时,城市入口地段的道路景观由于位于城市入口这一特殊位置,它还具有一些独特之处。这些独特之处恰恰决定了其景观设计的重点与内容,最终使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景观风貌。

3.1车行的观赏尺度

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是进入城市的通道,为保障城市便利的对外交流,入口地段的道路车速一般能达到每小时90公里,道路性质可以归属为高速浏览型。可以设想一下,当人们沿着一条流线型道路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所看到的景象,与他们在一般城市道路上低速行驶时所看到的景象是大相径庭的。通过视觉原理的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随着车速的增加,注意力增加,注意焦点引向远方,同时视域范围缩小,前景细部开始模糊。实验数据表明,当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时,驾驶员将注意焦点定在前方180米远的范围内,视野的水平角为100°左右;而当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时,这一距离将达到610米,视野的水平角缩小到40°。另外,在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时,只有在车辆前方33米到430米的一段距离内,人们才能够获得清晰的景象。

公路交叉口环境设计总平面图

针对城市入口地段道路的车行观赏尺度,在道路景观设计时,首先应认识到对细部的处理是没有什么视觉效果的,道路景观的整体定位应是大尺度、色彩明晰、没有过多细部。其次,在对道路进行分段时,每段长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在特定的行进速度下观赏景观时的可视范围。最后,在确定道路景观节点时,应避免景观过分分散驾驶员注意力的情况,景观要沿着道路的线路展开,标志物应当大而显明。

3.2缺少造型丰富的建筑

城市入口地段道路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城市边缘地带的用地性质多为工业用地、绿化用地、居住用地、对外交通用地以及城市非建设用地。在这些用地上,建筑性质一般为工厂、住宅、库房等。这些建筑多为低层或多层,建筑形式也较为单一,很难有造型丰富、可成为标志物的公共建筑。与此同时,沿路建筑又是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中如何营造景观效果,特别是如何构筑标志性景观将成为城市入口地段景观设计的一大难题。

在设计中,通过对道路两侧用地性质的把握,可以大致确定沿路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为统一、协调沿路景观效果做出整体把握。同时,既然缺少造型丰富的建筑,那么就让这些相对平淡的建筑成为道路景观的“底色”,用以统一色调、协调体量,以形成完整的“连环画”。当然,整体把握并不是对整条道路两侧的建筑实行过于僵硬的控制,而是界定一个适宜的选择范围。对建筑风格、细部等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可以放在对道路分段控制时,在一幅可视的画面内进行。

另外,在对道路交叉口进行处理或确定景观视觉焦点时,由于缺少适于造型的公共建筑,应充分利用道路景观构成要素中其他的点状要素,如大型构筑物、雕塑、图案式绿化等,以形成地标,渲染城市入口形象。

3.3良好的自然环境

在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中,自然要素是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入口地段,部分用地的性质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这些用地之所以成为城市非建设用地,有的是因为用地坡度过大,不适于建设,有的是因为自然植被情况良好,可作为城市的绿肺存在。因此,城市入口地段大都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上文分析过,作为道路景观中近景存在的沿街建筑,在城市入口地段多为低层或多层,如此一来,道路上由于没有高层建筑的遮挡,可以方便地看到远处的自然山水、植被。因而,自然环境的优势是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景观的一大特点,在构筑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山体、绿化、水面的介入。作为远景的天际轮廓线、作为近景的绿色以及沿街其他要素共同构筑沿街立面。特别是在缺乏高层建筑的情况下,城市入口地段道路的沿街立面轮廓线趋于平缓,山体以及山体与建构筑物的组合会为构筑轮廓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4质量低下的现状景观

如前文所述,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入口地段的外移,新形成的入口地段过去多为村庄与农田,景观质量低下。具体表现为:道路带有明显的公路特征,道路宽度不足,没有块板的划分;沿路建筑色彩错乱、形式混杂,部分建筑为农民自建,缺乏设计;道路设施匮乏,缺少最基本的公交站点、路灯、垃圾桶等设施;绿化面积不足,不能满足道路景观需求。这一现状与城市入口地段所担负的塑造城市形象的功能极不相符,却又普遍存在。

所以,在进行城市入口地段道路景观设计时,改造方式、改造方向都是规划设计应涉及的内容,它应该渗透到道路景观设计的每一阶段中。同时,考虑到规划实施的阶段性,对道路新增景观的设计不能与现实情况过分脱节,应共存、共融。

4、建议

4.1远期近期景观效果结合

城市出入口道路的景观规划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不能把对近期景观效果的要求放大。景观效果最终的要求应该是接近自然,而每一个自然群落的产生都是经过几年、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沉积所形成。落实到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在植物规格的选择上不能盲目、大量地栽植大规格的树木,还应以小、中规格的树木为主。

4.2精细化管理

绿化工程三分种、七分养,由于城市出入口道路绿地面积较大,所以在管理方面为管理者造成了很多难题。但是,由于进出口道路景观绿地的特殊作用,也为了能给人们留下城市美好的印象,就要加大管理力度与细致程度,克服种种困难,打造好城市的这张“形象名片”。

参考文献:

[1]姚阳,董莉莉.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浅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4):35-38

[2]董贺轩,卢济威,胡嘉渝.解析现代城市入口.新建筑,2005(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