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树脂垫高一侧咬合面在正畸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间隙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流体树脂垫高一侧咬合面在正畸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间隙的应用

郑虎郭建青朱亚萍

郑虎郭建青朱亚萍(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200237)

【中图分类号】R7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034-03

【摘要】目的应用流体树脂垫高一侧咬合面,探讨关闭成人陈旧性第一磨牙缺失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安氏Ⅰ类16例成人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患者,第三磨牙存在。结果16例患者均在8~11个月完成正畸治疗,平均疗程9月,磨牙间隙关闭满意,咬合关系良好。治疗后第二磨牙与前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根尖片显示第二磨牙根无明显吸收。结论应用流体树脂垫高一侧咬合面,通过正畸方法使第二磨牙的代偿性前移,既达到关闭间隙目的,又为下颌第三磨牙萌出开拓间隙,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间隙关闭磨牙缺失下颌第一磨牙直丝弓技术

下颌第一磨牙萌出时间早,易较早出现龋坏,导致残冠或残根,甚至因无法保留而被拔除[1]。第一磨牙被称为“合的锁钥”,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第一磨牙早失后,无论第二磨牙萌出与否均向近中移动。若第一磨牙缺失时,第二磨牙已经萌出,且尚未建立牙合关系,则第二磨牙将向前倾斜移动。如果第二磨牙已经建立了牙合关系,则可能完全不移动,或者部分倾斜移动[2]。成人患者由于第一磨牙缺失时间较长,可造成邻牙向缺隙倾斜、对合牙伸长、导致咬合紊乱,不仅降低了咀嚼效率,影响美观,而且可能因缺隙被占据过多、就位道不同及牙合龈高度不足,致使传统的义齿修复技术难以恢复缺失牙功能。笔者以正畸方法关闭成人陈旧性缺失间隙,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就矫治方法以及矫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作一报道和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口腔科就诊,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16例,其中女性10例,男性6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1岁,纳入标准:①安氏Ⅰ类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缺失间隙小于8毫米;②第二磨牙已经萌出,第三磨牙已经萌出或部分萌出;③缺牙区牙槽嵴高度轻微降低或虽然有废用性萎缩但仍有足够的牙槽骨高度;④所有患者牙周健康,口腔卫生良好,配合良好。

1.2方法

16例患者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解除拥挤,排齐整平牙列,治疗前后常规拍摄X线全景片,摄牙合像及面像,取记存模。矫治方法(1)排齐整平牙列:常规粘接直丝弓矫治器的带环及托槽,第二磨牙带环舌侧焊接牵引钩,第二前磨牙舌侧粘接舌侧扣。(2)缺失牙对侧咬合面功能尖覆盖流体树脂,高度以打开对侧咬合为止。流体树脂具有流动性能,咬颌面成形容易,堆积形成的高度较小,均在息止间隙范围之内,且材料与牙体组织结合牢靠,表面均匀光滑。(3)关闭剩余间隙:在解决了前牙拥挤和前突问题后,剩余缺牙间隙的关闭主要靠第二磨牙的近中移动完成,为避免第二磨牙前移时舌向旋转,可选择配合应用舌侧颌间Ⅱ类牵引。

2结果

疗程为8-11个月,平均9个月。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缺失间隙关闭,上下颌牙列中线正,前牙覆合覆盖正常,尖牙中性关系,磨牙为尖窝交错关系,软组织侧貌协调。第二磨牙与前磨牙牙根平行状况良好。根尖片显示第二磨牙根无明显吸收,也未显示治疗后第二磨牙牙槽嵴显著水平吸收。16例患者均对整体治疗效果满意。

3典型病例

女性患者,23岁,要求关闭左下后牙间隙。检查:36缺失,间隙7毫米,37近中移动,38近中斜位阻生,下前牙轻度拥挤,覆盖正常,Ⅰ度深覆合,对侧磨牙关系中性。缺牙区牙槽骨高度及宽度基本正常,无明显牙周病。用直丝弓技术先整平牙列,在牵引37近中移动时,对侧咬合面用流体树脂垫高,选用0.018圆丝做主弓丝,在颊侧用橡皮链关闭间隙。8个月间隙关闭。

4讨论

4.1第一磨牙缺失的矫治意义和可行性

第一磨牙因龋病导致缺失的发病率较高,传统的修复方法很多,无论是活动、固定或是种植修复都有不足的一面。用正畸的方法治疗,既避免了义齿修复,又使阻生的第三磨牙得到扶正,收到美观和咀嚼功能的恢复效果。而流体树脂的应用,使第二磨牙脱离了咬合锁结,加快了向前的移动速度,并防止了磨牙近中移动过程中的咬合创伤。

4.2关闭间隙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4.2.1第三磨牙的处理

第三磨牙萌出时间通常是18-30岁,第一磨牙缺失的成年患者第三磨牙大多已经萌出。若矫治时第三磨牙还未萌出,矫治过程中随着第二磨牙的前移,第三磨牙紧挨其后逐渐萌出直至建立咬合。有研究显示有大部分第三磨牙在第二磨牙近中移位后可自动前移至第二磨牙位置而不需要正畸治疗[16]。若第三磨牙位置存在轻度近中倾斜,在萌出过程中可将其正轴并同时牵引到位[18]。第三磨牙前倾或者水平阻生者,要通过正畸竖直处理或牵引助萌,使其正常建牙合。由于施加的牵引力过大或存在牙合干扰,则第二、第三磨牙之间可能出现间隙,可适时在第三磨牙上加带环或直接粘结颊面管,牵引第三磨牙向近中移动。成年患者尽可能早地将第三磨牙纳入矫治体系,这样,不仅能有效地防止第二磨牙前移过程中的牙冠前倾、舌倾、近中舌向扭转趋势,而且可加强牙弓后段的支抗强度;同时,第二磨牙的近中移动,解除了拥挤,为第三磨牙的萌出提供了间隙,使其萌出时间普遍提前。

4.2.2牙合干扰的解除

第一磨牙缺失后,易导致对合牙伸长,伸长不明显者可适当调磨保留;伸长明显者,可同时在第二磨牙加带环,整平伸长的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近中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颌牙伸长,磨耗不均,错牙合等。成年人因牙周组织的适应性和反应性差,长距离移动牙齿较难,临床牙冠易伸长,出现上颌第二磨牙远中尖下垂和伸长,使下颌磨牙不能前移,形成创伤合、出现牙齿松动等,因此,成人正畸应遵循微量牙齿移动原则,颌间牵引力适中,分次调牙合等。

第二磨牙往近中移动代替缺失的第一磨牙,不仅关闭了缺失间隙,保留了更多的健康牙齿,重建完整牙列,达到形态和功能的同步恢复,又为第三磨牙开辟了间隙,有利于其正常萌出和行使功能。

5结论

矫正牙齿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改建过程,疗程长,治疗时间长可致牙龈炎,牙周炎及继发龋等疾病,使用直丝弓技术,在关闭间隙的对侧颌面用流体树脂垫高,使移动的牙齿脱离咬合锁结,加快了牙移动的速度,流体树脂具有流动性能,堆积形成的高度在息止间隙范围之内,缩短了患者的疗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樊明文.牙体牙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2]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6-184.

[3]HoriuchiA,HotokezakaH,KobayashiK.Correlationbetweencorti—calplateproximiyandapicalrootresorption.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1998,114(3):311-318.

[4]韩剑丽,刘进,郭鑫,等.正畸治疗中磨牙的拔除和保留(十四)—关闭陈旧性和非陈旧性磨牙间隙对牙根吸收的影响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1):58-60.

[5]LeeRY,AnunJ,AlonzoTA.Aredentalanomaliesriskfactorsforapicalrootresorptioninorthodonticpatients?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1999,116(2):187-195.

[6]裘军,李永明,林珠,等.周期性牵张应力对人成骨细胞基因表达谱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410.

[7]CoelhoFilhoCM,CoelhoFO,WhiteLW.Closingmandibularfirstmolarspacesinadults[6].WorldJOrthod,2006,7(1):45-58.

[8]郭鑫,刘进,韩剑丽,等.正畸关闭陈旧性磨牙间隙前后牙槽嵴高度变化[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23(2):122.

[9]凌红,沈真祥.牙齿移动对根尖及根周硬组织的影响[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0,16(3):209-211.

[10]刘郁.成年牙周病患者矫治前后前牙牙槽骨高度的变化[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5):444-445.

[11]杨陆一,陈凤山.成人正畸对根尖及根周硬组织的影响[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2,18(2):117-118.

[12]寻春雷.不对称拔牙治疗成人安氏II类双颌前突错牙合[J].口腔正畸学杂志,2003,10:91-94.

[13]杨继成.正畸矫治关闭下颌第一恒磨牙拔牙间隙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学,2002,8(3):210-211.

[14]张京剧,曹阳,陈扬熙,等.正畸关闭第一恒磨牙缺失间隙的支抗控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3,19(4):393.

[15]SandlerPJ.ArkinsonR.MurryAm.Forfoursixes.AmJOrthoddentofacialOrthp2000,11(7):418-434.

[16]段银钟,王静,杜英等.方丝弓技术平行近移第二磨牙的临床研究[J].口腔医学,2003,23(2):82-83.

[17]李森,陈传俊,陆建华.牵引青少年第二恒磨牙近中移位替代早失的第一恒磨牙报告[J].安徽医学,1999,20(1):48.

[18]孟宏琳.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第二磨牙代偿性前移矫治探讨[J].医学文选,2005,24(3):34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