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吡嗪控释片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格列吡嗪控释片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邵伶俐

邵伶俐

(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31751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43);观察组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格列吡嗪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发现,观察组总的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总的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中患者没有发现血糖低的情况,而对照组中血糖低的有3例(6.98%),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药浓度,安全性较高,考虑推广使用。

【关键词】格列吡嗪;糖尿病;胰岛素;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50-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一种慢性非传染性全身疾病,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继而引发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1]。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引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目前,按照作用机制来讲,目前用于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犯法主要是通过口服双胍类药物为主,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控释片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均可发挥降糖的作用[2]。本次研究就格列吡嗪控释片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接受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卫生组织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空腹血糖值在7.2~13.2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7.0%~11.0%;无合并影响代谢和营养吸收的其他疾病。排除标准:肝功能异常者;心脏病、严重慢性胃肠道疾病及慢性缺氧性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肝脏损害,血肌酐>130umol/L[4]。86名患者中男性40名,女性46名,年龄均在55~78岁,平均年龄(66.5±8.5)岁。将86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

1.2治疗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使用规格为5mg/片的格列吡嗪控释片,每天5mg,与早餐同时服用。给予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格列吡嗪片,一般1日2.5~30mg,先从小量开始,餐前30分钟服用。1日剂量超过15mg时,应分成2~3次,餐前服用[2]。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后观察血糖变化。

1.3疗效评价指标

使用罗氏公司出产的血糖检测仪对病人的血糖进行检测,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组所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完成计量资料的对比,单位以均值±标准差(x-_+s)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计数资料的对比,当P<0.05时,则提示在差异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用药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7.3~9.5)mmol/l、(10.31~12.73)mmol/l,用药后分别为(5.91~8.55)mmol/l、(7.74~11.48)mmol/l,观察组用药前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7.65~9.34)mmol/l、(9.34~13.67)mmol/l,用药后为(5.48~8.12)mmol/l、(5.62~11.53)mmol/l。两组患者FPG、FBG指标均有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通过治疗发现,观察组43例患者中恢复26例(60.47%),有效11例(25.58%),好转6例(13.95%),无效0例,总有效率86.05%,且观察组中患者没有发现血糖低的情况。对照组43例患者中,恢复21例(48.84%),有效11例(25.58%),好转8例(18.60%),无效3例(6.98%),总有效率74.42%,且其中发现3例有血糖降低的情况。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提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格列吡嗪控释片适用于在充分进行饮食控制的基础上,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及其相关症状[5]。由本次研究看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PG、FBG指标均有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药浓度,安全性较高,考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玉峰.格列吡嗪控释片和速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对比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2):135-135.

[2]付莉,梅红杰.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药理作用[J].医学信息,2014,(2):417-418.

[3]蒋锦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吡嗪控释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119-119.

[4]杨彬.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3,25(12):2406-2408.

[5]李育红.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药师,2012,15(8):1156-115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