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复述: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

杨淑霞

关键词:复述;口头复述;书面复述;复述策略

作者简介:杨淑霞,任教于甘肃合水一中。

复述是外语教学中的一种综合训练,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外语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巩固课文,检查教学效果,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笔者从高一起就加强了学生的复述训练,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坚持实践。平时课堂内经常搞口头复述。每学完一篇课文,要求学生口头复述,再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复述,过了几周之后,学生的复述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复述按其形式可分为口头复述和书面复述两种,按内容可分为句群、段落和全文,就其要求可分为简述和详述。不论就其形式、内容或要求,复述的前提是对原话、原文的理解。对原话、原文的理解的越深透,复述得就越好。任何一种复述均包含有理解和表达的双重性。理解正确,表达才能无误。这是因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表达往往都难于理解,理解仅仅是学习语言现象的第一步或开始阶段,而表达则是学习、认识和掌握语言的更高阶段。复述作为高难度的综合训练,其道理也在于此。

复述作为高难度的综合训练,可以从简单的句群开始,即将几个意义紧密的句子作为一个复述的语言单位,让学生进行复述。在此基础上过度到段落,最后直至全文。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的,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提高。

复述是用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语言重述,但绝不是原话或原文的搬家或重复。这种所谓的不同方式,包括运用词汇和语法的手段,如句型的转换,同义词和反义词的互用,句子结果的变换,将长句改为短句,将复合句改为简单句,或将几个意义上相互制约的简单句改为复合句,语态时态的变换,将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等等。这种变更和替换,无疑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所学语言材料,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其运用外语的能力。

那怎样进行在教学中进行复述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一、讲好课文,打好基础

要搞好复述首先教授好课文,因为对原文的理解是复述的前提。对原文理解的越深透,复述也才能越好。为此在讲课时应多做上面所提到的各种替换练习,这样做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扩大视野和增加新知识均有帮助。

二、提供线索,引导复述。

为了让学生复述得法,有所依据,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必要的线索。这种线索包括列段落大意,出思考题,给提示性的词语。段落大意可以由教师拟就,也可以由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思考题不宜太多,也不宜太细太具体,而是有概括性、综合性,几个问题就能抓住全文的中心。所谓提示性的词语,也应该具有概括性,既可以是词或词组,也可以是句子,以能概括段落乃至全文的中心为准。此外还可以结合正误判断或选择来启发学生复述,即按课文内容有目的地组织,编写一些材料讲给学生听。首先让其选择或判断,而后指出其错误,最后再用自己的话作口头复述。在学生作口头复述的时候,如遇见“卡壳”或出了错漏,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其思考,然后继续复述。作口头复述时,还可以英汉两种语言交替使用:一个学生用英语复述,另一个用汉语;教师用英语讲,学生用汉语复述;或教师用汉语讲,学生用英语复述。当然这和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有所区别。复述可简可详,不必逐词逐句重述不误。简述时可以三言两语,详述时可以“添枝加叶”,当然以不损原文为准。

教师担任“导演”,是发动者、组织者,又是参加者和评判者。课堂交际活动(Communicationactivity)是交际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教师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语言交际场合(setting),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从中学会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本领,则是交际化课堂的重要特点。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role-play),热情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允许在口语中出现无关大局的错误,以排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促进交际活动的开展,从而创造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如有一次,一位女同学谈到上高三了,把长发剪掉,原因是节约梳理时间(savetime),节约开支(savemoney),不弄脏衣服(makeherclothesclean),笔者审时度势,临场发挥说:Besides,theshorthairisstylishnowadays.Yousee,shelooksfreshandenergetic.紧接着笔者又说:Shelookswonderfullikeaschoolboy.这样一来既学了新词stylish和派生词energetic,又复习巩固了书本知识。

三、复习全课,写好复述

口头复述大多在课堂内进行,书面复述多在课外完成,要写好复述,必须全面、认真地复习好全课。但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形,学完一篇课文后,有的学生觉得“懂了”、“会了”,但一写复述,才发现还有不少似懂非懂的地方,于是不得不再复习一下,所以,复述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引向深入的良方。

交际法明显的特点是一切服从交际。其一,交际法认为目的语不仅是学习的对象,也是交际的工具,不但是学习目的,也是学习手段。因此,笔者就让学生通过大量使用语言来进行交际活动,如回答、争论问题,用多种语言形式变换答案、就文章提问和回答,并辅之角色表演等。当学生确认了一个正确答案后,笔者就让学生用“同义代换”、“近义补充”、“反义否定”等词语变化手法,或用“句型变换”、“语序变换”等结构变化手法,使正确答案多样化。其二,交际法认为一种语言功能有多种语言形式。为此,笔者认为学生不应该总是以重复别人语言形式的方法回答问题,而应该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还应该能用几种不同语言形式表达同一思想。其三,交际法认为说话人语言输出与听话人语言反馈的契合是成功交际的标志。因此,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就短文内容细节提一个自己的问题,并指定组内一位学生回答,而组内其他学生用简单英语评价课题和答案。

四、认真批改,做好讲评

对学生的书面复述教师必须认真批改,批改复述费时费事,但也很有意义。通过批改复述,可以进一步全面地了解对课文掌握的程度,可以发现哪些教学要求尚未达到,还有多少知识缺漏,以便采取措施加以补救。补救的措施之一就是讲评。讲评是除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外,还应则重分析复述中所出现的各种错误,每次批改完复述后,笔者总是把复述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分类归纳,然后做典型错误“剖析”,由于错误来自学生的实际,举例分析是学生听起来格外细心、认真。这样做,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指导复述技巧和方法,提高整体复述能力

无论是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行的复述,还是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复述练习,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复述方式,可以口头复述,可以书面复述;可以复述给教师听,复述给学生听,也可以复述给自己听。

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可以联想文章中的标题、图片、段首句、段尾句,或者高频词汇把整个文章串起来。再复述过程中,学生还要注意给自己限定时间,尽量把要复述的内容在规定时间内复述完,经常这样锻炼,既有速度又有效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大胆写,从而在复述的过程中发现不足、弥补不足、完善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张玉华.校本培训研究与操作[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夏雅君.林静.杨健.浅谈复述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1).

作者单位:甘肃合水一中74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