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08奥运会马拉松项目的运动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1-21
/ 4

备战2008奥运会马拉松项目的运动学研究

薛继升

关键词:备战2008奥运会马拉松项目运动学研究Preparesforwar2008OlympicGamesmarathonprojectkinematicstostudy

XueJisheng

Abstract:Researchgoal:Thisresearchachievementpreparesforwarin2008amarathonprojectOlympicGamesscienceandtechnologyattackpart,mainlyembarksfrommarathonprojectowncharacteristic,theuniontrainingsituation,preparesforwartheperiodmarathonprojecttoourcountrytocarryonthethoroughcarefulanalysis,theunderstandingandthegraspingmarathonprojectcharacteristicandthetrainingrule,theinfluencemarathonathletetrainingandthecompetitionfactor,themovementabilityevaluationmethodandsoon.Inordertodrawupthereasonabletrainingplantoprovidethebasis,causesthemarathonprojecttrainingtohavepointedandthevalidity,enhancesthescientifictrainingdegreeandthelevel.Inordertocauseourcountrycontestantstheresultwhichcreatesat2008BeijingOlympicGamestobuildthefoundation.Researchtechnique:One,thetracktest,throughtotheathletelongtermtrack,obtainsthefunctionalconditionchangethedatamaterial,providesthescientificbasisfortheresearch;Twoistheliteraturemateriallaw.Findings:①Marathonprojectcharacteristicandtrainingrule:Istheultralongdistancecompetesthefastproject,itbothneedsthelongtimetheendurance,andneedscertainhighspeedability;Mustwanttoenhancethemarathoncompetitiontheresult,themostidealwayisbyuniformrunshighspeedthecompleteregulation;Theathletebasicallyhasdecideditsathleticslevelinthemarathoncompetitionfortheoxygenabilityandtheuseoxygenabilitylevel;Themarathontrainsthecoreenhancesathletesnonoxygenthresholdspeed;Enhancesthenonoxygenthresholdspeedthetrainingtohavetwoways;Lookingfromtheactualcombatanglethat,islowerthanabsorbstheoxygenquantityspeedmostgreatly,butsurpassesthenonoxygenthresholdspeedorthenonoxygenthresholdspeedupperlimitspeedisthecompetitionneeds,inthetrainingmustmanifest;Thenonoxygenthresholdspeedorthenonoxygenthresholdspeedupperlimitcontinuesabilitytrainingwhichrunsisacorewhichthemarathontrains,absorbstheoxygenquantityspeedtheintermittencetorunthetrainingismostgreatlythekeywhichthemarathontrains;Establishestheidealweektrainingplanpattern;Thetrainingplanmustmanifesttheinpiduationandthestagegoalfully;Trainsmustcertainlystresstheeffectivephysiologicalloadofexercise,butisnotthetotalquantity.②Theinfluencemarathonathletemovementabilityfactorhastheoxygentoenergizeability,lacticacidresolutioncapabilityandbearsthelacticacidability,sugaryeastsolutionability,marathonathletestechnicalenergyconservationability,marathonathletespsychologicalregulationability,competitionenvironmentadaptiveness.③Marathonathletetrainingandcompetitioneffectevaluationmethod.Researchconclusion:TheBeijing2008OlympicGames,themarathonprojectneedstowanttorealizethebigleap,inmarathonprojecttrainingmonitoringprocess,butalsohastheverymanyquestionpendingfurthertostudy.Thesequestionbasisliesintothemarathonprojectcharacteristicandtheruleunderstanding,thetrainingscientificstyledegreeheight,thisneedtrainerandthescientificresearcherunceasinglyexchangeandtheexplorationinreality,raisesthetrainingscientificstylelevelandthemonitoringlevelgradually.Onlythenknewfullythecharacteristicandtherule,thetraininglevelenhanced,thetrainingmonitoringlevelonlythencanenhancetoahigherlevel.

Keywords:Preparesforwar2008OlympicGamesMarathonprojectKinematic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8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1-0109-04

1.前言

奥运会比赛中,马拉松比赛分为男子和女子两个项目,距离都是42.195km,男子世界最好成绩是2∶04∶55,女子世界最好成绩是2∶15∶25。我国马拉松女子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男子水平与世界高水平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如何使女子水平保持在较高水平,缩短男选手与世界高水平的差距,使男子马拉松项目在2008年奥运会上实现飞跃,认清项目特点和规律是关键,医务监控和营养恢复是基础,科学化训练是保证。本研究作为2008年马拉松项目奥运科技攻关的一部分,主要从马拉松项目自身特点出发,结合训练的情况,对我国备战期间的马拉松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了解和掌握马拉松项目的特点和训练规律、影响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因素、运动能力的评定方法等。为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使马拉松项目训练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科学化训练程度和水平。为使我国选手在2008北京奥运会创造好的成绩打下基础。

2.马拉松项目特点和训练规律

2.1马拉松是一项超长距离的竞速项目,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跑完全程才能获胜。因此,它既需要长时间的耐力,又需要一定的高速能力。

2.2要想提高马拉松比赛的成绩,最理想的方式是以匀高速跑完全程。

2.3在马拉松比赛中,95%以上是有氧运动,因此运动员的供氧能力和利用氧的能力的水平基本上决定了其竞技水平。

2.4无氧阈速度是指运动员能够最有效地利用氧、并能维持最大乳酸稳态、可以长时间高速持续跑的能力。马拉松训练的核心是提高运动员的无氧阈速度。

2.5提高无氧阈速度的训练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最大摄氧量速度进行的大强度间歇训练;二是以80%~102%的无氧阈速度进行的长时间耐力训练。最大摄氧量速度的训练和无氧阈速度的训练就像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一样推动着马拉松成绩的提高。

2.6从实战角度看,低于最大摄氧量速度,但超过无氧阈速度或无氧阈速度上限的速度是比赛需要的,训练中必须体现。运动员也要经常体验这种近似于比赛的速度。从训练的延续性和运动员机能恢复的角度考虑,这种强度的训练距离以10公里以上、半程以下较为合适。超无氧阈速度或无氧阈速度上限的训练就像一根中轴一样把大强度间歇跑的最大摄氧量速度训练和80%以上无氧阈速度的训练这两个轮子连接起来,完成了两者之间的衔接与转换,与实战真正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训练既可以检查两头的训练效果,又可以更好地预判一个全程的成绩,增加了训练的可控性和确定性。

2.780%以上的无氧阈速度的训练是马拉松训练的基础,无氧阈速度或无氧阈速度上限持续跑的能力训练是马拉松训练的核心,最大摄氧量速度的间歇跑训练是马拉松训练的关键。

2.8理想的周训练计划模式应该是既有大强度间歇跑的最大摄氧量速度训练,又有超长跑离的80%~102%无氧阈速度的训练,还要有中等距离的接近比赛强度(即超无氧阈速度或无氧阈速度上限)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训练质量,尽快提高运动水平。

2.9运动员当前状态不同、个体差异不同,表现出的无氧阈速度和最大摄氧量速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训练计划要充分体现个体化和阶段目标。

2.10鉴于以上认识,训练一定要抓有效的运动量,而不是总量。

科研工作要协调和综合各方面的力量,以生理监测和疲劳恢复为基础,以训练监控为核心,深入到训练实践中去,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训练进行监控和评估。科研人员不能局限于生理指标的测定和营养药品的发放,一定要钻到训练里边去,监控和评估训练。通过一些敏感的训练学指标的监控,对训练计划的实施提出反馈意见。

3.影响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因素

马拉松是一项超长距离的周期性竞速项目。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来看,马拉松运动中有氧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占主导地位,无氧代谢系统的能量供应占重要位置,但由于人体的能量供应系统并不是相对独立的,而是紧密关联、相互协调的,所以不能因此把每一个供能系统和其他供能系统分割开来。

经过多年训练,世界一流的马拉松运动员除具备较强的有氧供能能力保持其能够以长时间高速度的方式完成比赛,还必须拥有出色的跑步技术。如果没有超群的跑步技术,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正规的比赛中,就会不经济的浪费体内的能量储备,产生过多的代谢废物,影响训练的效果和比赛的成绩。如同优秀的跑车一样,跑车要跑得快首要条件是供应动力的汽油为优质汽油,但同时跑车的驾驶技术也是节能的重要决定因素。

通过对实际比赛过程中的速度分析和实战的情况调研,了解到马拉松运动员在整个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在98%~102%的无氧阈速度范围内,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要进行一定的变速来进行技战术的安排,因此马拉松运动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乳酸分解能力和耐乳酸能力。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要快于前半程的平均速度,特别是在接近终点的时候,运动员都会以加速的方式来甩开对手,向终点冲刺。这时候运动员的有氧代谢系统就不能保证运动员的高速冲刺能力,只有运动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才能决定运动员最后的冲刺能力。除此之外,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对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是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组成因素。综合上述几点,我们认为决定马拉松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因素包括:①有氧供能能力;②乳酸分解能力和耐乳酸能力;③糖酵解能力;④马拉松运动员的技术节能能力;⑤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⑥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

3.1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供能能力。有氧代谢能力和运动员的耐力有很强的相关性。人体内骨胳肌的肌纤维类型和比例决定了马拉松运动员氧的利用的经济和效果。马拉松运动员的慢肌纤维数量和比例较大,耐力水平高于短距离项目的运动员。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中参与功能主要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最重要的是糖的有氧氧化供能,脂肪和蛋白质有氧氧化功能也占一定比例。糖氧化的效率高于大于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在利用同样氧的情况下,糖氧化供能比脂肪氧化功能多10%。但由于人体体内的糖元储备只能维持人体80~90分钟的全力跑,即使糖元耗尽也不可能使马拉松运动员完成一个全程的马拉松比赛,所以马拉松运动员还需要脂肪氧化来供应一大部分的能量。平时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该重视培养马拉松运动员脂肪的有氧代谢能力。

人体内氧气的供应系统、运输系统和利用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工作,是有效发挥和促进马拉松运动员的有氧供能能力的前提,只有人体氧气的供应、运输和利用系统在运动训练中得到充分的训练和刺激,才能将人体的有氧供能能力不断提升,达到马拉松比赛的要求。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氧气供应、运输和利用系统涉及的内容具体见表1。

表1影响马拉松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氧气供应、运输和利用系统

系统分类内容氧气供

应系统氧气的摄

取能力胸廓的容积、肺活量、呼吸肌的力量、肺泡氧分压以及肺泡的数量和体积氧气的肺

弥散能力肺泡的毛细血管氧分压和肺泡的数量、肺泡膜的通透性、肺泡毛细血管数量和血流速度氧气运

输系统血液循环能力心脏的容量、舒张力和收缩力、血压血液成分血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水平肌肉的协同作用血管周围的肌肉力量氧在组织扩散能力组织的毛细血管数量、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血液中的氧分压氧气利

用系统肌纤维外

在表现肌纤维的数量、外周的毛细血管数量和血流量、慢肌纤维的比例肌纤维内

在变化肌细胞内线粒体的数量、氧化酶的数量和活性3.2马拉松运动员的乳酸分解和耐乳酸能力。平静或运动强度低于最大有氧代谢能力强度的时候,机体内血乳酸水平的产生速度将低于体内血乳酸的消除速度,血乳酸的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一般都在4mmol/L以下;当肌肉做功输出功率超过有氧代谢最大的输出功率,同时氧的供应不能满足代谢的需要的时候,血乳酸水平的产生速度将高于体内血乳酸的消除速度,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有氧代谢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人体运动时的能量需要,糖酵解代谢水平迅速提高,乳酸大量累积。而乳酸生成量的减少、乳酸的弥散和分解的加快和马拉松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密切相关。通过运动训练提高体内慢肌纤维工作的比例或减少快肌纤维收缩的比例能减少血乳酸产生的数量;乳酸输送载体的增加能加快乳酸的输送速度;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的提高、慢肌纤维中的毛细血管数量和密度、肌细胞内线粒体数量的增加、心肌型乳酸脱氢酶的高活性能加快体内乳酸的消除。

当乳酸在体内大量累积的时候,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系统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引起运动员的主观感觉会非常不舒服。因此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有意识的锻炼运动员进行一定时段内的大强度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耐乳酸能力。另外,通过刺激运动员体内缓冲系统或营养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缓冲能力,增强运动员的抗酸能力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酸能力。相同乳酸累积引起体液的酸化程度会降低,尽管运动员较长时间的维持较快的乳酸产生速率,也不会感到无法坚持比赛。

3.3马拉松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马拉松运动员的糖酵解能力决定了训练和比赛中的速度耐力,特别是在比赛中的变速能力和冲刺能力。通过无氧酵解能力的训练能培养马拉松运动员比赛能力和乳酸的耐受能力。运动员体内快肌纤维的数量、肌糖元和葡萄糖的积累量以及糖酵解酶(乳酸脱氢酶、磷酸果糖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的活性决定了运动员糖酵解能力的高低。

3.4马拉松运动员的技术节能能力。马拉松运动员合理经济的运用技术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能有效地节省体内能量消耗,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运动员跑步的摆臂、重心的稳步移动、步幅和步频的掌握、上下坡技术和弯道技术的运用都和马拉松运动员技术能力的发挥密切相关。经过一定比例的身体素质(柔韧性等)和力量训练能加强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的后程不至于因为能量消耗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影响训练的质量和比赛结果。

3.5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因为人的身体能力受到心理活动的调节和制约,运动效能的表达也受到运动员心理能力和心理对生理功能调控力的制约。在日常训练和大赛准备过程中,通过心理学和运动员训练成绩的结合,使运动员深刻了解训练的本质,转变观念从“要我练”到“我要练”,指导运动员对训练情绪的调控,培养运动员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消除运动员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不平衡,才能保证运动训练和比赛顺利地进行。

3.6马拉松运动员对比赛环境的适应能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时期的气候对马拉松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马拉松比赛的特点,气温和湿度对运动员比赛成绩影响较大,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考虑运动员在热环境中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能力,也就是热习服的能力。温度过高时,人体内包括能量代谢在内的一系列代谢过程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紊乱,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个系统都会出现功能下降,严重时会出现肌肉抽搐、晕厥等表现。运动员通过一段时间的热环境训练,机体将发生有利于机体的对热环境的适应性变化。因此对于热环境下进行比赛的运动员来说,保持良好的散热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4.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效果的评定方法

科研人员通过对马拉松项目训练的监控,能有效评价运动员当前、周或阶段的运动能力。在长期系统的训练监控后,结合教练员的观察能有针对性的掌握教练员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和训练质量。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监控和评定,对教练员重点课的安排,阶段性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训练和比赛效果评价方法见表2。

表2马拉松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效果评定方法

评定内容评定指标评定方法重点课运动心率在同一运动负荷下心率下降或在同一心率下跑速增加,说明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后血乳酸在同一运动负荷下血乳酸突然增加说明运动员技能水平下降。反之,如果血乳酸稳步下降一位运动员有氧能力得到改善。阶段训练最大摄氧量

及相关参数最大摄氧量增高说明当前身体机能状态较好;最大摄氧量速度提高说明运动员经济合理的运用能量的能力得到提高。无氧阈及

相关参数无氧阈速度增高说明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最大有氧输出功率增加。无氧阈心率要结合无氧阈速度综合评价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变化。肺功能指标通气指标提高说明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呼吸肌工作效率增高。比赛比赛成绩成绩提高说明赛前训练合理,机能状态较好赛后血乳酸成绩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血乳酸水平低说明运动员能力提高。5.结语

北京2008奥运会,马拉松项目要想实现大的飞跃,在马拉松项目的训练监控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对马拉松项目特点及规律的认识、训练科学化程度的高低,这需要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在实践中不断交流与探索,逐步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和监控水平。只有充分认识特点和规律,训练水平提高了,训练监控的水平才会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参考文献

[1]冯连世等主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2]马卫平.走向复杂田径理论研究视角的转换[C].体育学人论坛优秀论文,1999

[3]杨文轩、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