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高效课堂的备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浅谈数学高效课堂的备课

张宇

江苏泗阳县魏圩初级中学张宇

近几年来,高效课堂的模式,如雨后春笋,在大江南北不断涌现,但他们都似昙花一现,效率并不高.当然原因是很多的,但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讲究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并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好课.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备教材,把教材看一遍就可以了.而实质上除了备教材之外,还有备观点、备学生、备教法等.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出数学教学的备课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教材

备教材首先要有三读:粗读、细读、精读.粗读就是对教材能理解,把内容搞清楚,细读是在粗读的基础上,体会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它的内容实质,与前后教材的联系,明确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形成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钻进去).精读是在前两读的基础上,再全面地、完整地、深入一步地深思熟虑,做到高瞻远瞩,成竹在胸(钻出来).

钻研教材,先是钻进去,再钻出来,如渔民撒网,既要撒得开,又要收得拢,要争做驾驭教材的主人,不做屈从教材的俘虏.只有掌握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掌握主动权.另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因材施教,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先行课与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等.

恰当地确定教学目的.具体包括两方面:从数学教材中启迪学生充分开发智力,教师必须着重培养提高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精讲”是要“少而精”,不要以多取胜.

教材重点是指完成教学目的,学生所必须理解、消化、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难点是指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理解、运用的三基.因此教师都必须认真准备,精雕细刻.

对知识的结构要精讲,即对数学教学中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公理、引论、结论等要讲其精华、规律性的东西.

通过一题多解(证),培养学生求异深索,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对基本概念的教学,要注意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处延,重视其实际背景.

对数学定义及命题中的每一句话,教师要由表及里地分析,让学生吃透教材.

最后,例题的选择和习题的配备都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二、备观点

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和讲课中,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选题,怎样处理,总有他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这就形成了他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否完整和正确,有无片面和偏见,都值得重视.教师必须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观点,观点统帅教材,教材服从观点,二者密不可分.随着教改形势的发展,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励学生学好数学课程,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这是教书和育人的统一、观点和教材的统一.

教材体现观点,观点从教材中来,如果离开思想和观点的统帅作用,仅是知识的堆砌,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认为就教材讲教材就是传授知识的观点是孤立片面的.教师不把自己所理解、认识、感受的观点带到课堂里去,就不能说是教书育人,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越深透,所体现的观点就越鲜明、精确,从而将育人蕴含于教学之中.

三、备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研究学生如何学,就必然产生教学中的盲目性,导致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的缺陷.因此,教师必须以教师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学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以培养能力为中心,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协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程度差异,接受能力高低,年龄、性格与爱好的不同,体质的强弱,家庭的状况等,都与他们的学习质量有关,教师要深入调查,备课时要有针对性地面向大多数学生,启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地改进

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

教师备学生不能只着眼于课堂中的一切,还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当前,思维定势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不要因循守旧,可以发散思维,另辟蹊径.

备学生本身是符合唯物论中的认识论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教师讲课必然要“量体裁衣”地备学生.要在课前备学生,课上察颜观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备教法

教学法简洁地说,可以概括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教会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以往只备教师如何教,不考虑学生如何学,这是带有盲目性的.教师应该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钻研教法,当然,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也没有千篇一律的教法,即使对同一教材,也允许有不同的教法.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法.

为使教学中的提问恰到好处,教师要深入钻研如何提问,有利于对学生启发思维,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会质疑、善答疑,学中有问,问中有学.

教学中除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明确、牢固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自学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逐步获得.例:“同底数幂相乘”、“同底数幂相除”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出运算法则,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出“幂的乘方”、“积的开方”的运算法则,从而培养学生“言必有据”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培养分析问题能力的本身就蕴含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二者都蕴含着开发智力的因素.

探索法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教法.师生共同积极思虑“契合点”,也是师生教学进行内在交流的结合点.没有“契合点”,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就不能较好地完成.数学教师要恰当地掌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实质.

容易混淆不清的数学理论和概念可多用对比的方法,讲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里一定要研究如何引导学生遇事三思,养成多思的习惯,然后再教给学生如何思维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值得提倡,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集中时间分析,讲解,做到讲深讲透.教师在钻研教材中应注意运用类比法将概念、定理、法则等延伸、拓宽和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避免思维的片面性和狭隘性.

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其危害是对学生来说是深远的.我们应该“激发求知欲望是前提,理解基本概念是基础,掌握分析思路是途径,提高思维能力是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