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个性化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个性化教学探究

赵丰明

日照市技师学院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意义,个性化语文教学要注重因材施教,要实施多元化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中等职业语文个性化教学专业素养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些学生表现为文化课基础薄弱、语文阅读面窄、阅读层次低。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老师讲、学生不予积极配合的情况。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教学,更显重要。

个性化语文教学是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意愿及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变通及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专长。

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教师要与这些学生真心相处、平心对待,要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关爱呵护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个性化教学可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构建民主课堂,开展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过程。

一、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

在个性化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要求教师具备个性化的教学意识以及个性化教学设计。教师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组及再创造,将课堂教学赋予新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个性尽情发挥,把单一的课堂演绎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阳光课堂,从而充分锻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能力。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讨论适时加以赞赏、鼓励、点拨、引导,使之逐步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由于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设计起点低、多台阶,是学生力所能及的,所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语文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对学习也渐渐有了信心。

如小说《项链》通过借、丢、赔三个情节,最后发现项链是假的,一波三折,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多种假设,让学生推理出不同的结局,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二、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前提。个性化语文教学倡导打破课堂和校园的传统模式,建立自然课堂和社会课堂,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开创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学生是一个意识自由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实践中,打破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及能动性,让他们在求知路上获得新知、开创思维、发挥个性、提升能力。有些情节性、戏剧性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定的角色,对剧情进行再创造。

三、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性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新知,进行情趣熏陶。由此,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块真金,经历了百炼的真火,都会耀眼、闪光。

四、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教师的素养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成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者、学识丰富的传授者及道德高尚的审美者;其次,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淡化统一的概念,强化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抒发不同的情感、发表不同的见解,要让学生融入课堂。同时,教师要勇于推陈出新,尽量让中等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充满趣味和新意,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教学“借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张明借了李青的钱,没有借条,你认为应不应该归还?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花一些时间进行角色扮演、辩论等,教师则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注重价值观的取向。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是面对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