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植物生产与环境》教学初探

柴军社

柴军社

《植物生产与环境》是职高种植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在原来的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态学、作物栽培等学科的基础上重新整合而成的一门新的学科。整合后的教材,内容多而杂,综合性强,系统性差,这对于习惯于按单一学科教学的任课教师在专业知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尽快适应新课程要求,掌握新课程特点,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认真思考,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些有益的做法,具体如下:1熟悉教材内容,理清思路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在实践中逐渐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努力做到将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同时理顺好各部分间的关系,做到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在植物生产与环境中,植物生态学是核心,农业气象、土壤肥料是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植物生态学知识为主线,以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植物生产的相互关系为重点,使植物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和土壤肥料学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课程结构,根据植物生态学知识的教学要求,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决定农业气象学与土壤肥料学内容的取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框,善于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防止主次不分。

2明确教学目的,有的放矢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的要求,《植物生产与环境》的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①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②掌握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③理解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④了解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环境的措施和途径。

2.2能力目标:①具有正确使用农业常用仪器的技能。②初步具有光、温、水、肥、土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观测技能。

③初步具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主要营养成分的简易测定能力。④具有科学、合理使用各类肥料的能力。⑤初步具有利用和调节环境资源,改善植物生产环境条件的能力。

2.3思想教育目标:①具有热爱农业科学、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②具有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③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④具有职业道德意识。

目的明确了,教学就有了方向和尺度。

只有如此,才能抓住讲课的重点,注重双基,突出实践性、实用性,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能力培养,提高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3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3.1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补充的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授课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例如,讲到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时,通过动画可以直观形象地模拟阳离子交换过程,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增强实用功能,使这一抽象问题变得具体而形象化;在讲授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利用动画展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先进行糖酵解,随后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放出能量的过程。虽然我们不能用肉眼看到呼吸作用的进行,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画面生动形象,老师稍加提示启发,学生便能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

3.2对易懂易学的章节,如植物器官的形态、土壤的基本组成、植物生产与水环境等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比如在讲到“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时,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采集各种形状的植物叶片,甚至拔一些草本植物的根、茎,然后结合书本知识,让学生讨论、归纳根、茎、叶的形态,教师只作为一个听众,记录一些典型的问题,不当堂课给予评价,给学生留下悬念。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户外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鼓励了学生课后自己去书本寻找答案。

3.3对有实验实习的内容,则结合实验实习,边实践、边提问、边讲解。如在土壤水分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然后对此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设计实验步骤,利用周末时间,调查当地土壤的质地类型、测取土壤的容重及土壤含水量,进而算出该土壤是否需要灌水及灌水量多少,实验做完后进行结果分析及讨论。

3.4对基础理论部分,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根据每一章节内容,出若干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预习,上课时再就这些问题进行提问,根据回答情况做总结完善,开展互动教学,达到教学相长。例如:在土壤氮素形态及其转化的教学中,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222~223页文字及图7-14。①我国农业土壤含氮量是多少?②土壤中氮的主要形态是什么?③植物可吸收利用的氮素形态什么?④土壤中氮素的转化过程。

教师提问、分析归纳:利用土壤中氮素转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简图的形式的归纳总结,并注意知识点的拓展,具体如下:含氮有机物→NH3或NH4+→NO3-→N2↓NH3【知识拓展】①土壤中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②土壤中氮素的主要来源。

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素质4.1密切与生产单位的联系,将实验、实习课与生产结合起来。我一改过去单纯做实验脱离生产实际的做法,尝试与当地果农联手协作。如学习“植物生产与合理施肥”这一章节时,带学生下农田,了解尿素、磷肥的性质、施用技术要点等,学生能主动和果农交流,并下田操作,在操作中就把肥料的性质、施用方法使用量、缺素症状记住了,达到了课堂上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真正实现了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专业素质。

4.2成立课外兴趣小组,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如调查发现,校园内同期栽植的云杉、月季、女贞等植物,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却发育迟缓,甚至死亡。以此立项为科研课题,指导兴趣小组,从植物生长的土壤、光照、水分等环境因子入手,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合作探究等方法,最终找出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科研活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静宁县靳寺职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