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郑伦

盱眙县第三中学郑伦

物理是初二的一门起始学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物理成绩会有较大的分化,出现部分学困生。那么物理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减少学困生呢?

笔者认为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语文等学科基础薄弱。物理学科要求从事物的表象出发进而探究事物发生的内在原因及规律,并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相关问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由于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定,小学学生100%免试即可进入初中学习,学生的基础差异很大。这实际上对学生学习物理已潜伏着分化的危机。

二、对物理学科存在畏难心理,学习方法不当。初中物理课程结构的设置是先现象后规律。现象篇具有内容简单又和我们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特点,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兴趣比较高。而进入规律篇之后,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就很难适应较难的学习了。如物理概念规律应该是先理解然后加以应用,而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只知死记硬背,不理解,也就不会应用,学习也会逐渐产生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暴自弃,失去信心,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挫伤。

三、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方法单一。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时间交给学生。而笔者通过长期教学并与同行交流发现,有的老师在物理教学中方法单一,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性很少,导致部分学生逐渐对学习物理失去热情。

四、学生作业负担太重,产生厌烦心理。现在很多学校把追求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因此有的物理教师仍然把题海战作为取胜的唯一法宝,甚至还喜欢弄一些偏难偏怪的习题让学生完成。学生疲于应付作业,时间长了,学生对学习及做作业厌烦,甚至抄作业来应付老师的检查。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制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重视与物理相关知识的传授,增加学生阅历。对于与物理应用的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应注意在帮学生进行必要的复习或讲授。如科学计数法的知识、体积和面积的单位换算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有的学生不会换算,可在学习密度和压强时进行复习;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可在物理教学时密切联系实际,多举日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例进行分析。还可以带学生深入工厂农村等地参观,鼓励学生多看电视科学教育栏目,多看科学画报,多看与物理相关的科普书籍,增加学生的阅历,补充必备的知识。

二、重视情感、学习态度的教育,加强与“学困生”沟通。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物理教师和班主任应密切配合,从思想教育入手,经常找这些学生谈心,与他们沟通;经常肯定他们身上的一些“闪光点”,鼓励他们增强对学习的信心。同时要从根源着手,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对症下药。此外,要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三、克服学生畏难心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最大特点就是“趣”。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而对于物理规律篇内容而言,教师除尽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给学生以学法指导外,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效调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改变自己刻板的教学方法,课堂上重视“学困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情境活动(如师生共同做游戏等),加强和学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表演才能,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富有感召力的语调、语速吸引学生,让学生爱上物理课。其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让“学困生”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做演示实验时,笔者的体会是尽可能让这些“学困生”参与其中;课堂提问时一定要兼顾“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在课堂设疑时,提的问题要基础,甚至做必要点拨。同时教师应精心设计,综合考虑,多设计一些台阶,避免知识跨度过大,让学困生有回答会问题的机会和余地,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要少而精,建立适当评价机制。教师在布置习题时难度应由浅入深,精选题目,设置好习题的梯度,充分关注学困生的情况。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前就仔细研究资料上的作业,删除掉不必要的重复性习题,避免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同时,为了激励学生的兴趣,可建立适当的评价制度,每节课一评价并适时地精心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情。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一方面要关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充分的鼓励,同时也要把握好他们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使他们在逐步提升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不断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教学的热爱和投入,最大限度减少“学困生”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