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浪潮中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出路

/ 2

慕课浪潮中我国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出路

张瑜孙颖通讯作者

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实训教学部300193

【摘要】慕课以规模性、开放性、易得性为特征,带来教育领域的颠覆性革命,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带来失业的恐慌。但慕课仍具有缺乏监督机制、低实践性、国内平台尚未建立的缺陷。本文提供了加入到慕课教学中去、利用慕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及发展与慕课优势互补的实训教学三条出路为参考。医学教育工作者只要积极面对,与时俱进,调整以往的教学理念,适应改革浪潮,可以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878-02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lyOpenOnlineCourse,中文音译为慕课)以规模性、开放性、易得性为特征,[1]为全球的教育教学领域带来颠覆性的革命。

2013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MOOCs三大平台之一、全球最大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成为加入MOOCs的第一所中国内地高校。紧随其后,复旦、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相继投入慕课运动。慕课火种点燃中国大陆教育领域。[2]

目前Coursera开设的627门课程中,共有65门医学相关课程,遍及医疗、健康、统计、教育等多个领域。

1慕课的优势与现状

1.1慕课的优势

慕课采用视频课程方式,由主讲教师及其教学团队完成形式灵活多样的短片、动画、视频录制,修订讲义,进行小测验、作业、试题的拟定,达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迅速的教学效果反馈,甚至发展到大规模的线下交流和沟通,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4]

课程经过慕课平台审核后,一经推出,可以反复开放,将大量教师的精力从反复的重复教学中解放出来;习题可机器评定并打分,自动给予相应的学习建议,或按时自动提交给交流小组及教学团队,予以评定和指导,节约了大量的师资资源。[5]

教学团队还可根据学生的普遍反映,随时调整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实时更新教学中应用的多媒体手段、测评手段等,不断完善课程,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门优质的慕课课程,一支由5-6位教师的教学团队,每年能够完成上千人数以万计学时的教学任务。其带来的改革浪潮,可谓巨大。

2慕课浪潮引起的失业恐慌

在我国国内近年来生源逐渐减少的现状中,教师需求量的大规模减低,令不少教育工作者大呼“下岗”逼近,开始为这一未来担忧,并抗拒慕课的推广。

另外在医学教育领域,由于学生年龄更大,学习经验更加丰富,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普遍更强,接触多媒体的时间更长、操作水平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慕课教学中低完成率、低考试通过率的不足,使得慕课对医学教育的冲击要远大于教育的其他领域。这使得医学教育工作者更加忧虑。

3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慕课中的出路

3.1寻找突破点——医学教育中慕课的劣势

单纯的焦急和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慕课也有其薄弱之处。

慕课普遍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机制。慕课注册、学习、获取资料的全过程是匿名、自由、免费的,学生可随时加入或离开课程的学习。虽然目前少数慕课课程采用大学学分的奖励机制鼓励完成整门课的学习,大部分慕课课程仍然存在有明显的高学生流动性、低完成率、低考试通过率的缺陷。这一缺陷在医学教育中同样存在。

再分析面向群体可以得知,医学教育面向的医学生,除了应具备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应具备有良好的品德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前者由于其难以量化,后者由于慕课受限于网络课程,缺乏实际的标本、模型、患者的接触,慕课化难度非常大,为其他形式的课程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考虑到医学的学科专业性强的特点,目前各大慕课平台上的医学课程非常少。以汉语为基础语言的医学类慕课尚需0的突破,而以英语为基础语言的课程,开课门数远远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开课时间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绝大部分局限于基础医学课程。少数涉及临床的课程,或以科普的形式出现,难以满足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或专业性过强,基础知识要求过高,且需要相当的临床经验,不适合医学生初步学习使用。

3.2出路一:参与到慕课的教学中去

3.2.1成为一位慕课名师

目前医学类慕课数量少且专业方向分散,依赖于充分的外界条件(所在学校的综合实力、附属医院的实力、学校的支持力度等[6]),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寻找一个在慕课领域无人涉足的切入点并不困难。

但要想成为以为慕课名师,则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利用多种现代化信息手段,对课程和课程资料进行精巧的设计,并带头成立一个设计和教学团队,采用适当的运作模式,把握授课节奏,掌握学习进度,保证学习质量,经过数轮教学和不断的改进,才能够真正在这一领域站稳脚跟,避免在慕课推出后迅速被同领域的其他课程所取代。[7]

3.2.2加入到慕课制作和教学团队中去

即使不能成为慕课的主讲教师,加入慕课团队仍然是教师、教辅人员、乃至教学管理人员良好的选择。

打造一个精品慕课,除了主讲教师外,更多的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幕后工作者,进行课件的设计、动画的制作、音频的剪辑、短片的录影剪辑和后期。同时还需要有掌握大量专业知识的专任教师,参与搜集百家资源和案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运作,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进行知识能力评定或促进生生间互评,总结课程运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吸收各家所长,完善课程。还需要大量投入在课程前期宣传和后期意见征集中。所有的这些工作,都不是慕课主讲教师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整个教学团队的水平,也是一门慕课成功的重要因素。[8]

3.2.3发展引进慕课平台和有中国特色的运营模式

中国目前医学慕课推出并不多,原因之一是慕课平台主体仍基于国外现有的平台。较为成熟的Coursera、Udacity、edX三大平台上中文课程屈指可数,尚无医学类课程,而三大平台面向全世界多语言的学生,掌握中文的学生人数并不多。是以即使国内医学类慕课设计完整、准备完善,仍需要发展或引进一些慕课平台,通过良好的运营,才能够发挥其教育作用。

而现有国内自建的平台如学堂在线,虽然已经出现了部分生命科学类课程,如《分子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等,医学类课程尚无一门开课,且学堂在线仍存在互动运作不足,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过少、开课时间不定、学期模糊、与各大高校学分互认联系尚未建立等问题。目前国内尚无成熟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运营模式。

是故,这一领域也值得教师、教辅人员,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加入到建设的队伍中去。

3.3出路二:利用慕课进行的教学——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近年来在国内也呈现较好的发展形势。其优势在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更多地投入到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中去。[9]

而翻转课堂又可以利用慕课来进行。慕课面对的是大批的学生,缺乏有效的单对单指导,对学生的。翻转课堂的任课教师,正可以将课前的学习内容设定为慕课的教学材料,而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之处,在课堂上对疑难点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和解答,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0]

3.4出路三:发展慕课以外的教学模式——实训操作

慕课由于在线的教育模式,缺乏面对面的沟通,除了视觉、听觉外,触觉、嗅觉、味觉等感觉难以调动,动手参与实践难以实行,而医学恰恰是一门注重动手能力培养、注重实践的学科,单凭慕课教育取代整个医学教育并不可行。

新兴的实训教学和综合实训类课程,如台北医学大学林哲玮教授的iOSCE、中国医药大学关超然教授的PBL教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周桂桐教授的五段式教学,具有不亚于慕课的高互动性,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具有专长,适合小班授课,能够弥补慕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动手能力培养的短板。

当然,这些教学方法对教师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均提出了严峻挑战,可以成为未来医学教育中慕课的重要补充,也是未来非慕课主讲教师的重要出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带来对医学教育的颠覆性冲击,确实会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使得部分医学教育工作者单凭旧有的工作方式难以为继。但只要积极面对,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的理念,适应改革的浪潮,提高教学水平,医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一改革契机,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策略,创造出医学教育领域的一片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方璇璇,余国江.面对慕课: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合肥学院学报,2014年5月第24卷第2期:53-57.

[2]李春,金毅.颠覆抑或融合:慕课与高校传统教学的关系讨论——基于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视角.[J]《当代教育学》2015-1:6-9.

[3]姚燕等.浅议慕课给医学本科教学带来的挑战.[J]《吉林教育》2014年第7期:7.

[4]江波等.慕课——透视及应对.[J]《中国高等教育》2014-7:18-22.

[5]张成武.慕课浪潮推动精品课程转型升级.[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3:52-56.

[6]李良卿.开放教育典型形态对慕课发展的启示.《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1:7-9.

[7]范明刚.慕课浪潮下的教师角色转型.[J]《风向导航》:31-34.

[8]陈江.慕课的建设与实施策略.[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一期:33-42.

[9]邓睿.慕课与大数据时代——基于教师团队的教学模式再造.[J]《教学仪器与实验》第30卷,2014年第5期:63-64.

[10]杨奕望等.中医药慕课的SWOT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7:14-17.

通讯作者: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