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创新

姚自瑞

甘肃省永昌县六坝小学737200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京公布,这份“框架”明确指出“核心素养”包括“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的“实践创新”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离不开教师的创新与实践。那么,做为小学教师,如何打造浓浓实践创新的理想课堂呢?窃以为,教师应该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的课堂,从儿童视角出发,以正面激励和评价为动力,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抓手,以此打造一片博大、创新、厚重的教育新时空。

做为小学教师,辛勤耕耘的地盘自然在课堂。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孩子们才可能是“新生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性课堂必须最大程度地关注学生的生命活力,因为“对于生命学问的忽视,造成生命领域的荒凉与暗淡,甚至达到漆黑一团之境了”,如何冲出“漆黑”,需要课堂多一些创新素养,比如磁力,比如活力,比如张力……

一、磁力课堂不可或缺

所谓磁力,即问题吸引力——通过有价值有意义有分量的问题,最大程度地点燃学生、打开学生、提升学生。凭借“有价值的问题”,孩子们或有多重发现,或有枝状发散,或有登高望远,像一条磁力线扩展至四处,并得到多方面的润泽和滋养。

比如在《最佳路径》的教学中,面对学生对“灵感”一词的谈论,有的说,就像格罗培那样去海滨放松心情,灵感就能来,有的说悠闲状态下才更有可能获得灵感,还有的说灵感有时不请自来了……警惕,教学进行到这里,就需要教师及时按下“暂停键”,不妨猛喝一声:“所谓的灵感和创造力仅仅在悠闲状态下,就能不请自来吗?”相信,在这样的“问题磁场”中,学生必将有所感悟、有所创新。

课堂是做为一种唤醒和解放的力量培育了孩子们的核心素养,还是成为一种“逆环境”阻滞着他们咔嚓作响的生命拔节?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提出了高质量有价值的问题,是否顺学而“追”,以“问”促思,以“问”促学。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状态由“沉闷乏味”向“新颖有趣”转变,课堂也因此显得厚重、大气、魅力十足。自然,身处在这种问题情境中的孩子们,将会学得轻松惬意、有滋有味,其思维、心灵和情感得到多方面的淬炼、锻造和滋养。

二、活力课堂不可或缺

所谓“活力”,一定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放光,小嘴常开”。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地放权:课堂话语权、动手操作权、思维反馈权、自主自悟权……正如钟启泉教授在《学习权宣言》中提到的:“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每个人天生都有阅读、写作的权力,提问、深思的权力,想象、创造的权力,读懂自身世界、书写历史的权力,活用教育资源的权力,发展个人与集体力量的权利。”有了这样的“权力”,课堂怎能不充满活力呢?而学生的核心素养怎能不得到培养呢?

“核心素养指向人本身,唯有人,才可以用素质与涵养——素养——及其程度或水平来衡量”。的确,学生才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核心素养必须指向每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就小学阶段而言,每一个生命个体原本是一个粗略的草稿,原本是粗糙的,是未开发的“玉石”。后来,孩子们的核心素养才被一点一滴地开掘出来。

给与孩子们学习权利的一个前提就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只有重新找回“儿童视角”,才能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只有从“儿童视角”出发开掘孩子,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只有从“儿童视角”看待孩子的问题,才是一种有利于学生创新发展和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

三、张力课堂不可或缺

所谓“张力”,就是一定要充分重视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一定要注重课堂的创新点和延伸点,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个性感悟、多元解读和创意发现。教师要特别珍视孩子们在学习或课堂中的“独特发现”,甄别与别人的“不一样”,提炼出对学习的“异样”感觉。如此,才能成就课堂的丰盈、坚实和博大,才能成就师生的喜悦、多姿和精彩。

打造张力课堂的前提是,教师再也不能仅仅从知识的背记方面去评价学生了。教师必须走出量化的“误区”,必须改变“唯分数是瞻”的思想观念,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量化方式。“这种单一化、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不变,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只是一句空话。”的确,创新教育也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罢,一定要改变评价方式,让评价有利于孩子们的创新实践,有利于孩子们的核心素养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

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任何场合,随时随地,教师都可以给予孩子们正能量,给予孩子们“温润的、灵活的、正面的”评价和鼓励,如此课堂才有张力。评语要有真实的细节、有具体的细微的情节,并且“不刻意回避缺点”,而且不仅仅是从分数评价学生,而是从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品性纯化、人生态度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相信,在这样的评价“场域”中,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必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们的核心素养也将一点一滴地被开掘出来。

磁力课堂、活力课堂、张力课堂,这三者也许还不是打造符合核心素养的创新课堂的全部因子,但至少应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的方向。这其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所谓的“创新教育”,所谓的“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的创新和实践。

做为小学教师,应该抱着一种“与其守旧不如创新”的心态,率先行走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改之路上,从教育生活的原生态中,从课堂教学的最前线吻醒曾经沉睡的生命,书写属于师生自己的故事、经典和生命传奇,使其弥散着真教育的芬芳、馨香和温度,并以此引领孩子们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密林中渐行渐深。

参考文献

[1]林高明核心素养: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历程[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2):47。

[2]熊丙奇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教育有素养[J].教师博览(原创版),20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