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陈静

江苏志远工程管理有限公司223700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市场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和复杂,特别是市场经济成分、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问题越来越突出。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始终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企业领导重视,全体人员的参与,还要行政部门的监管,以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本文探讨了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以及建筑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关安全存在问题解决的管理途径。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政府对安全生产的要求日益严格,建筑施工管理不断规范。但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复杂、等特大型建设项目的投入,事故成高发趋势。目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一、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建筑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不够重视

安全责任意识不到位。领导不够重视,管理工作中,施工企业没有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没有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于是就出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不健全,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只写在纸上没有真正贯穿于整个施工当中,甚至有些施工单位根本就不签订安全保证责任书。也有些施工企业没有设置专职安全员,致使安全施工监管薄弱。还有些施工企业没有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导致施工中出现员工不系安全带、不戴安全帽、不按技术交底作业等一系列现象,而一个细节的疏忽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政府监管方面

目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基本上还停留在突击安全生产检查上,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督管理制度和整套的监管措施,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项目安全投入资金得不到落实,监管力度不够,手段相对落后,不乏有走形式者,不乏有利用职权谋取利益者,监管市场需要规范及加强。

(三)农民工劳务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一线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人员流动频繁,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差,都是导致建筑企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民工现状存在如下安全隐患:一是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众所皆知,目前施工企业雇用的劳务工基本上都是一些没有组织的散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二是岗前系统的三级安全教育不够,时间短,效果差;班前安全教育没有真正落实,即使有也多是流于形式,工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三是民工的流动性大,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管理上的困难。

(四)施工安全监理未认真履行职责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关键。但很多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监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只重视质量,追求效益,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

三、安全存在问题解决的管理途径

(一)施工现场的合理规划及布置

提高现场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的策划水平,并进行科学的定量化管理。将各种宣传、警示标语、安全防护设施、危险源辩识和控制措施等管理与技术资源都纳入策划范围,并要深入到每个单项工程和施工作业的现场中去。在工程开工前,按照策划内容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由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及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布局力案。通过合理化布局能够充分的展示公司的企业形象。因为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的门户,也是施工企业对外宣传的窗口和企业综合实力水平的体现。

(二)解决企业安全意识差的问题

在安全管理上,企业重视特别是企业领导重视和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成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在安全管理上企业指导方针定立下来,企业从主观上愿意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另外在企业领导的倡导下,提高全员参与的安全意识,使每个企业员工都意识到安全近一点来说是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远一点是企业的声誉和无形的效益。对安全管理来说侥幸的心理也是安全管理的一大难点,必须杜绝这种心理思想的存在,脚踏实地抓安全生产工作,不仅仅是抓某位工人有没有戴安全帽,而是从工程的基础阶段,装饰阶段等直到竣工验收,在这一整个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工作。

(三)加强政府监督

在安全管理上,加强政府监督,加大行政监管的力度,社会各方面的安全意识才会提高,安全监管措施、制度才会落实,安全监管体系才能逐步健全起来。在项目开工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以下工作:

(1)严格督察项目安全投入资金的落实,检查资金的预算、投入计划及实施落实情况。

(2)项目开工时,实行项目安全备案制,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安全资料员,安全硬件设备的准备情况、起重施工机械案等等,经备案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3)严格监管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日常检查项目各阶段的安全防护的实施情况记录及安全资料的真实性。

(4)安全资料实行备案制,否则工程不于验收备案。

(5)加大安全管理项目的处罚力度,采取安全检查—处罚—得到教育的办法。

(四)从业人员的管理

实施“农民工实名制”,随着“包工头”被取消,包工头招用闲散用工现象将得到有效控制,农民工将统一由劳务公司管理,只有经过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或委托法人资格才能招用农民工,所有的民工都要和劳务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将由劳务公司负责组织培训和教育,劳务公司的管理情况将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完全取代“包工头”招用闲散农民工无人管理、无人培训的状态,各劳务公司并将农民工身份证号、工种、安全培训情况、安全技能的培训取证情况等简要个人信息报建委网上公布,并逐渐建立起各地方的网络资源信息的共享体系。使每个劳务企业都可以随时查到农民工的个人信息,进一步加强了农民工的流动管理。

结语:

总之,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由具体的控制因素构成,只有在各子体系、各因素统一和谐的运作下,才能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整个体系的良好运转。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强调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过程控制以及重在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场安全管理理论与实际操作脱节的局面。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体系中的各因素的积极性和相互之间的协调,决定着体系的运转,决定着项目工程的安全状况。

参考文献:

[1]潘卓茵.浅谈如何做好施工安全管理[J].福建建材,2009,(02).

[2]林晓寓,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浅析与对策[J],安全文化网,2010(45)

[3]张辉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中华建设,2011(02)

[4]于福明,建筑施工安全资料的整理[J],建筑安全,20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