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气是判断硬膜外腔导管在位的一种辅助新方法

/ 1

雾气是判断硬膜外腔导管在位的一种辅助新方法

李珍丽

李珍丽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44-01

硬膜外穿刺成功决定于手术的成败。本人将近几年来在临床中发现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回抽可见导管内有一种白色雾气(与气管导管内的雾气一样)简称“雾气”,现将观察的“雾气”与麻醉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620例急诊手术,男314例,女306例。年龄16-68岁之间,体重32-78kg,穿刺节段T10-11-L4-5,导管内有雾气613例,2例回抽有血。药物配方:1.72﹪碳酸利多卡因。

操作方法按常规操作,消毒后逐层穿刺达黄韧带阻气消失和负压试验阳性,置入硬膜外导管,调整导管置入的深度(一般3cm),用注射器注入空气2-3ml到导管内,回抽可见导管内壁与皮肤处约2.5-3cm的白色雾状物(雾气)。

2结果与讨论

结果:601例麻醉效果满意,19例回抽有血,重新穿刺见雾气,麻醉效果满意。因此可见雾气可作为判断硬膜外导管在位的一种辅助

新方法。

讨论:硬膜外腔是一潜在间隙,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丛。腔内温度与室温存在一定的温差。所以一旦从硬膜外腔抽出注入的加温后空气,温度差导致水蒸气迅速凝固并附于导管内壁呈雾状白色物质“雾气”。

本组雾气发生率为97﹪,而有雾气后麻醉效果的总有效率为99﹪。本组有19例虽然回抽导管有血,但11例麻醉效果确切,可能是血液掩盖了导管内“雾气”。另有8例麻醉效果不佳,重新穿刺后回抽有“雾气”,麻醉效果确切。因此,笔者认为“雾气”可作为判断硬膜外导管是否在硬膜外腔及预测麻醉效果的一个辅助指标。本阻3例未见“雾气”而麻醉效果确切。可能由于操作不当,(如负压试验空气注入过多,回抽观察不仔细等)。

当然“雾气”作为一种判断硬膜外腔的辅助方法,只是新的尝试,有关动物试验研究及深部软组织间隙是否产生“雾气”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652800华宁县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