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2

中药颗粒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房磊1汪海涛2

房磊1汪海涛2(1黑龙江省哈尔滨三精海灵药业150000;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医院150000)

【中图分类号】R28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3-086-02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艺综述文献

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不论中药制剂还是西药制剂都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制粒过程,中药颗粒的制备工艺通常为:选料-去杂-提取-浓缩-干燥-制粒,其中制粒就是将浸膏与一定比例的赋形剂混合,用水和乙醇等作为润湿剂制成所需数目的颗粒。制粒工序或制粒工艺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颗粒成品质量,确保临床疗效,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

1中药制粒技术制备工艺现状

1.1传统湿法制粒技术

湿法制粒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制备中药片剂、冲剂时应用较多,所用辅料多为淀粉、糖粉、糊精,按浸膏比例、浸膏稠度等凭经验确定辅料用量,因而制备的颗粒质量不稳定。与现在制粒发展要求相比,传统的湿法制粒工艺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所用辅料常局限于糖粉、淀粉、糊精等,其中糖粉有明显的吸湿性;淀粉遇酸、碱或在潮湿及加热状态下,均会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由于糊精对某些药物含量测定有干扰,故有时不宜作填充剂;传统工艺常以对浸膏比例、浸膏稠度等的经验性判断来确定辅料用量,影响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吸湿性药物与辅料,若用湿法制粒技术制备颗粒,颗粒会被挤压在一起,出现黏连、条状软材、黏网等现象,制得的颗粒过硬而溶解性差,质量不稳定。全山丛等[1]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降糖冲剂所运用的可溶性淀粉作赋形剂、甜蜜素作矫味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认定,以中药清膏B可溶性淀粉B甜蜜素为1B2B0.025的配比方案为最佳制粒技术参数。晏玉英等[2]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生脉饮颗粒的处方工艺,结果表明,以稀释剂为乳糖B微晶纤维素B三硅酸为12B5B3,黏度剂为5%的聚维酮(PVP)溶液,搅拌时间为150s为佳。同时,以吸湿百分率为指标,筛选不同的辅料,并进一步对其流动性和临界相对湿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选用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成颗粒,不但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也提高了该颗粒的溶出速度。

1.2干法制粒技术干法制粒工艺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制粒技术,目前普遍采用轮转式干压机或滚筒平压制粒机完成。其优点是在中药浸膏粉中添加适量辅料后可直接制粒,无需湿润、混合、干燥等过程,生产工艺简单,能有效保证颗粒质量。

1.3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快速搅拌制粒技术是利用快速搅拌机完成的制粒技术。由于该设备运行时桨叶和制粒刀同时旋转,形成三向搅拌并同时切割制粒,故物料混合非常均匀,也不存在结块现象。又由于药料与辅料被共置于制粒机的密闭容器内,混合、制软材、切割制粒与滚圆一次完成,故制成的颗粒圆整均匀,流动性好,辅料用量少,制粒过程密闭、快速、污染小。黄虹等[3]通过光学显微、吸湿率及溶解速率测定实验来研究摇摆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3种制粒工艺制备结代停冲剂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颗粒的松密度方面,摇摆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在溶解速度方面,挤压制粒<快速搅拌制粒<摇摆制粒;在吸湿度方面,快速搅拌制粒<挤压制粒<摇摆制粒。综合以上各因素可以看出,快速搅拌制粒的颗粒稳定性好(吸湿性小),适合该冲剂的制备。研究表明,在应用快速搅拌制粒技术制备结代停冲剂的工艺中,可将提取后的中药制成比重为1.2-1.4的浸膏,以浸膏B糊精B淀粉为1.12B1B1的比例,经快速搅拌制粒机搅拌10min而得到合格颗粒。屠吉海等[4]采用均匀设计和非函数数据处理法,对快速搅拌制粒技术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搅拌制粒机的物料普适性参数的最佳值。

1.4流化喷雾制粒技术流化喷雾制粒又称沸腾制粒、一步制粒。该技术为混合、制粒、干燥操作一步完成的新型制粒技术,可大大减少辅料量,并且浸膏在颗粒中的含量可达50%-70%,制出的颗粒大小均匀、外形圆整、流动性好、可压性好,生产效率高,便于自动控制。同时由于制粒过程在密闭的制粒机内完成,生产过程不易被污染,成品质量得到保证,目前多用于无糖型、低糖型颗粒剂的制备。莫静义等[5]采用流化喷雾干燥制粒技术改进银翘片工艺,不但减少了制粒工序,而且制得的颗粒疏松,呈多孔状,压片后硬度高、崩解快,提高了片剂质量。连林生等[6]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立了小柴胡片的制粒最佳工艺条件,即选用蔗糖粉B玉米淀粉B磷酸氢钙为1.3B1.1B1.4的辅料用量比来制粒,在快速搅拌制粒机中预混5min,加一定量的药物提取浸膏,用一步制粒机制粒,可得到合格颗粒用于压片。应用FL2120型喷雾干燥制粒机制备生产效率高,降低了成本,患者乐意接受且质量稳定[7]。

2中药制粒技术制备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制粒技术制备工艺常见问题有采用传统的静态提取、浓缩,使某些有效成分与水蒸汽共沸蒸馏造成成分的损失;采用醇沉除杂造成部分成分损失。张玲[8]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不同醇沉浓度对丹参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70%醇沉法在除去杂质同时,水溶性酚酸损失一半多,丹参酮2则损失2P3以上,原儿茶醛亦有损失;制粒常用的辅料蔗糖干扰某些药物成分,降低疗效;制粒工艺落后,标准化程度低等。

3中药制粒技术制备工艺发展趋势

采用先进的提取、浓缩工艺,如:超声提取、超滤技术、陶瓷膜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低温快速浓缩技术等。同时加快、深入的进行成型工艺和赋形剂与矫味剂的研究,建立我国自己的辅料工业体系,研发出更多适合中药制剂应用的新辅料,中药制粒生产应不断运用新技术、新设备以进一步改善中药制剂的生物药学性能。总之,中药制粒技术正日益向规范化、成熟化方向发展,随着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在大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提高了药物的疗效,中药制剂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全山丛,陈学静,王忠壮.降糖冲剂的制备工艺研究.中成药,1999,21(3):110-112.

[2]晏玉英,陆一霞,杨爱民.生脉颗粒剂的处方、工艺研究.中成药,1994,16(4):9210.

[3]黄虹,华捷,何国珍,等.三种方法制备的结代停冲剂颗粒的形貌特征及其溶解速率.中成药,2000,22(2):120-122.

[4]屠吉海,朱锦华.高速搅拌制粒机制备无糖型中药颗粒.中成药,2001,23(3):230-231.

[5]莫静义,徐志勇.银翘片工艺改进研究.中成药,1992,14(7):223.

[6]连林生,熊艳.小柴胡薄膜衣片制备及质量标准的研究.中成药,1999,21(7):335-336.

[7]冉懋雄,崔伟民,罗茂芝,等.流化喷雾干燥制粒法制备低糖型冲剂.中国中药杂志,1995,20(5):288-289.

[8]张玲,于宗渊,徐新刚,等.丹参水醇法提取工艺的研究.中成药,1995,17(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