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室检测血D-二聚体浓度对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急诊抢救室检测血D-二聚体浓度对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价值分析

范从华

(西昌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急诊抢救室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过程中,利用查血D-二聚体浓度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5月纳入的胸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超声、血管CTA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测,将同期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与其对照。患者进入急诊室后抽血检测D-二聚体水平,观察不同时间段,指标变化。结果:经检测后发现D-二聚体可有效检测急性主动脉夹层。结论:血D-二聚体阳性到达一定指标后,对排除及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一定效果,对患者预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急诊室;D-二聚体;主动脉夹层

【中图分类号】R5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145-01

急性主动脉夹层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为重度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产生后,1h内若未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将使患者死亡率提升。这两种患者病情症状及发病原因较为类似,早期诊断及甄别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心电图在肌钙蛋白Ⅰ诊断过程中,能够鉴别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在主动脉夹层诊断过程中并未存在有效鉴别方式,CT及MRI鉴别较为耗时,且适用性不强。因此本次实践利用D-二聚体指标对主动脉夹层进行鉴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0月—2018年5月纳入的胸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超声、血管CTA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检测,将同期急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与其对照。对照组与观察组人数各50,男女患者人数分别为41例、59例。诊断方式为核磁共振、CTA、血管造影。患者年龄为45岁~59岁,平均年龄为(52±5.21)岁。患者症状中多数患者存在高血压史,且规律用药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心脏彩照检测,左心室肥厚,多数患者吸烟及具有冠心病史。患者胸痛后进入本院检查,施以常规查血及D-二聚体、肌钙蛋白等检测。

观察组纳入的50例患者中,10例患者经过彩超检测后,确定为主动脉夹层,其他患者利用CT及血管造影检测后8例患者存在主动脉夹层。其中A型患者22例、B型患者28例。5例患者为DeBakeyⅡ型,20例为Ⅲ型,25例为Ⅰ型。其中家属选择保守治疗的20例。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另外30例患者选择支架治疗15例,手术治疗15例。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病情主要表现为胸痛,经过心脏彩超及血管CTA、血管造影检测后,将确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选择同期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1]。观察患者发病后D-二聚体检测时间指标变化及指标变化与主动脉夹层的关联性[2]。相比急性主动脉患者,观察D-二聚体是否存在较大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践利用SPSS21.0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利用x-±s表示,利用卡方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D-二聚体指标变化中急性主动脉夹层与心肌梗死患者的差异

血D-二聚体指标变化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指标为(500~14000)ug/L,对照组为(1300~7800)ug/L。观察组血D-二聚体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D-二聚体指标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析,D-二聚体指标全部增加,指标为(500~14000)ug/L,患者自发现胸痛至检测D-二聚体过程中,在1~4d内,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D-二聚体指标不断下降。说明D-二聚体指标与患者发病时间呈现负相关。急诊治疗及诊断过程中,对D-二聚体指标进行分析,需充分思考患者发病时间,使主动脉夹层诊断准确性提升。

2.3血D-二聚体不同分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指标

对5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相关分型后,DeBakeyⅠ型组高于Ⅱ型组及Ⅲ型组,StanfordA型高于B型,但两项分型指标差异对比不具统计学意义。DeBakeyⅡ型患者血D-二聚体指标呈现升高趋势。与患者病变主动撕裂存在联系,说明病变范围大,D-二聚体指标提升。见表。

表观察组患者分型及D-二聚体指标

3.讨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为重度心血管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率较高。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主动脉夹层确诊率提升[3]。急诊医学不断发展,对诊断准确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次实践对50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分析,并与心肌梗死患者对比,观察血D-二聚体指标变化。D-二聚体指标能够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筛选,但其并非特异性存在DVT/PE中,其他条件也会导致其水平增加。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急性主动脉夹层分型不同,血D-二聚体检测指标存在差异。D-二聚体指标StanfordA型A型组高于B型组,DeBakeyⅠ型Ⅰ型高于Ⅱ型和Ⅲ型。患者在出现胸痛症状后,需尽早利用D-二聚体检测,若D-二聚体指标升高,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可以进行CTA及心脏彩超等检测,患者疾病诊断后,可行针对性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国彦,张毅茹,温斌,黄素坤,曹玉萍.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抢救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误诊误治,2018,31(09):77-80.

[2]孟少志,刘奇娟.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MMP-9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N].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5):144-147.

[3]尹涛源,林玲,杨大英,杜永才,彭兴,孙加凤.D-二聚体在鉴别急性主动脉夹层和其他急性胸痛中的价值[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8,24(04):426-42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