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演出现场舞台音响的效果与协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浅谈演出现场舞台音响的效果与协调

刘晓东

刘晓东(江西南昌县文化馆江西南昌330200)

摘要:音响效果在舞台气氛中的作用,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千变万化的新型音响设备涌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接受新事务。一方面,在理论上弄清楚,另一方面,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舞台气氛中,把音响效果达到理想的最佳状态。

关键词:舞台;音响;协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文艺演出、娱乐休闲、业余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为了能充分展现演员的表演才能,提高演出质量,必须要音响师全面掌握各种音响设备的正确使用与调试技巧。还应了解各类演出形式如合唱、独唱、各类乐队等。与演员密切配合,创造性地利用音响设备对声音进行艺术再加工,给观众带来精神的享受。

1舞台音响效果

什么是效果,指专为配合舞台演出气氛的展现所设计,配置的种种音响,简称“效果”。音响效果可分为有音源音响效果与无音源音响效果两大类。有音源音响效果也可称为“现实性效果”。无音源音响效果又可称为“非现实性效果”。

2音响的调试技巧

音响的调音包括语言声的调解、各种唱法韵味润色,各类乐声效果加工、拾音的方式与方法、演唱与伴奏的平衡比例以及对各种声音的音色补偿等。演唱过程中,快速准确、及时通过音响设备的功能键掌握声源发声频率的范围、调整基音的比例,改变泛音的组合与衰变,补充相关高音,适量加入效果,巧妙配合路混合声的大小,就可将扩音系统放出的语言声处理得更真实、清晰、亲切,使演唱效果扣人心弦,耐人寻味,充满意境和色彩。

在音量调解时,如果是专业演员,可以将演唱音量占60%,甚至是更多些。伴奏音量占40%,甚至更少些。如果是业余演员,可以将两者的比例各占50%。目的主要让演唱者自我感觉良好,有利于更充分的发挥。不因伴奏音量过大而淹没演唱;也不因伴奏音量过小而显干涩、乏力、单调。总之,合理适度的掌控唱和伴的音量,保障演唱者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使演唱效果和质量达到最佳境界。

现场主持调音的调音师不应带着立体声耳机在每路调音输入未经衰减时做监听。最好的声音(音色)不是在调音台上在未经过每路的推杆前作出最好的音响调校,而应注意最终以现场音箱播放出来的声音作为判断衡量准则。如果长时间带着耳机,应尽量把声源到达每路衰减器之前的信号做很多微调,而不是调校现场音响,这样的效果将不会使听众满意。应该用85%的时间审视现场效果。如果需要做任何一路微调,只需带一侧耳机,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该路的均衡器尽快调好。

说到舞台音响效果,一般人常常会误认为,那就是演出中所听到的诸如鸡鸣狗叫、山风海啸、车船鸣笛等写实性的录音或模拟音响,它们的作用也就是对戏剧场景的提示,是为了加强舞台艺术的一种真实感。其实,这种理解太过偏狭了。舞台音响效果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它不仅可以写实,也可以写意。而在功能上,也绝不仅仅是增强了舞台的真实性,更可以深刻地表现主题,成为表现戏剧的一个重要手段。

舞台音响效果的“实”,实指它的写实,也就是为了力求真实的再现生活,让戏剧环境与氛围、人物行为更加逼真。当然,现实音响的复制,和对现实音响的模拟,都可以完成这一任务。我们都很熟悉,高超的拟音师在电影配音中,都是用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物件来把现实音响模拟的惟妙惟肖。

而舞台音响效果的“虚”,则是指它的写意。这里有两种情况。一种如传统戏曲的音响效果方式,它完全是用锣鼓或是管弦乐器来模拟现实音响(如用锣鼓模拟水声,用笛子模拟雁鸣,用唢呐模拟马嘶等)把现实音响充分音乐化了,这就与生活原貌大大地拉开了距离。它虽然也表达了对现实音响的一种模拟,但属取神、取意而舍形、变形的方式,体现了与戏曲整体写意风格的统一。另一种就直接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里的音响,已经不是舞台上客观存在的人和物所发出的声音,而是一种“无声源音响”,它完全是一种现实不存在、却真实地由心灵感受到的声音。它对于表现人物精神活动和心理感受有极好的作用。

3音响效果与营造舞台气氛的协调措施

3.1合理运用音响设备,发挥音响效果技能

自然声源发出的功率是有限的。在离声源较远的地方,声压级迅速降低,同时由于存在环境噪声,声音就听不清楚,甚至于完全听不到。因此,在厅堂和广场内要用扩声系统来将演员的微弱音频信号,通过技术处理器传送至听众。而音响质量的好坏不仅和放大设备的技术有关,而且还依赖于声源的声学特性以及传声器和扬声器所处环境的声学条件。在通路的增益足够大时,系统就会失去稳定性并过滤到自振状态。自振频率通常在可听范围内,产生啸叫。这种信号的畸变非常严重地影响舞台气氛的展现音响效果,破坏演员舞台气氛的展现情绪的投入。

长期以来,音响一直混同于扩声,偏重于电声转换和信号的放大。这是由于对声学问题重视不够,忽略了声源和听众周围环境的声学特征以及听觉心理感觉对音响师的影响。实践证明,音响效果的好坏,是舞台气氛的展现成功的基础。他能根据不同类型的演员嗓音条件,通过高、中、低补偿和音频衰减以及周边设备的调试,而取得理想的音响效果,在演员嗓音条件欠佳的情况下,亦能起到改善和弥补的作用。

音响效果的使用,在舞台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剧情、人物的个性息息相关。效果的出现,不但对演出情境的营造、舞台氛围的渲染、戏剧悬念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能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2注重音响效果的生活性、形象性、可行性

音响效果是舞台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观众在剧院里除了用眼睛观看,还要用耳朵去倾听。音响效果是听觉上的点染,是辅助演出的另一种艺术手段,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音响效果是艺术中的另一种“语言手段”。所以,我们在创作过程中,要重视音响效果的使用。

音响效果既要准确,又要精练。在使用音响时,剧中人物处在不同场所,就要不同处理。我们往往在实践中会忽略这一点:前后音域一样,没有远近之感。有此则相反,一开声音太大,则违背了生活规律。再者,上场与下场的声音大小一样。因此,我们在工作时,首先要领悟剧情,对剧中的人物个性,以及剧情的发展,必须热记,该渲染的必须加以点化,不能误导观念,同时要精练。

3.3音响效果要生动、易懂

既来源于生活,又富有艺术性,使观众在看不到任何形象时,能一听就明自,就要联想,就能将听觉迅速构成一幅画面。任何一种演出样式都是综合性的舞台气氛的展现,每一个舞台形象的再现都是艺术综合的结果。音响效果的综合作用,就是把舞台上具有音响性质的各个部分综合起来,树立一个完整的“音响形象”,在纳入到舞台气氛的整体形象之中,使观众能获得一个可感的立体形象。如果不对舞台音响进行艺术综合,那么,这样的舞台音响必定是单一的、零散的、破碎的。例如在安徒生童话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主角小女孩倦缩在黑暗的墙角时,音响效果出现的风雪声,给观众感觉是一个寒冷的风雪交加,饥寒交迫的场景,随着小女孩划亮一根又一根的火柴,音响效果风雪声渐渐淡弱.消失,火柴的温暖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寒冷。由于效果的出现,渲染了舞台气氛,不知不觉地将观众吸引到剧情中去。

4演出现场控制

在现场演出中,主要应注意与乐队的配合问题。在演出中应该给每个乐手3~5db的余量,但演出中乐手往往希望把自己的音量开大点,这个要特别注意,一定要以演唱传声器为基准。

在演出中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发生,这就需要音响师有冷静的头脑。时刻注意设备的工作情况,根据演出的进行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及时作出调整,保证现场演出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翔.音响效果“虚”“实”谈.

[2]王长林.舞台演出音响调试与音箱布置[J].艺海,2008,2,

[3]吴春文.音响效果是营造舞台气氛的重要手段[J].艺海,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