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体会

吴军华严冬

吴军华严冬(湖北省崇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437500)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1-0362-02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H)的合理治疗。方法对34例TSH的临床表现、CT检查、治疗方法、分型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中消退型17例,稳定型4例,进展型10例,演变型3例。积液部位幕上额颞部最多见,额顶及颞顶次之,幕下仅1例。CT检查33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颞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非手术治疗20例,临床痊愈;手术治疗14例,恢复满意。结论多数轻症TSH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或治愈;手术治疗以钻孔外引流术治疗效果较佳。

【关键词】颅脑外伤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钻孔引流术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raumaticSubduralHydroma,TSH)是指颅脑损伤后,在硬膜下间隙出现脑脊液积聚,发生率大约为颅脑损伤的1.0%,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10%左右。近年来,随着CT扫描在脑外伤诊断中的广泛应用,对TSH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治疗方法一般为保守治疗、钻孔外引流术、积液-腹腔分流术和开颅清除积液等。综合我院从2010年7月到2012年10月收治34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病人,效果满意,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4例中男28例,女6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52岁。车祸伤26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伤后到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时间3天内4例,3天~3周27例,3周后3例。24例病人均行头颅CT追踪观察,单纯积液11例,复合积液5例,10例伴有脑挫裂伤,7例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合并脑干损伤。

1.2临床表现

意识清楚者28例,嗜睡者3例,浅昏迷者3例。清醒病例无任何症状者16例,头痛、头晕或有恶心、呕吐者12例。

1.3CT检查

本组病例全部头颅CT扫描,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额颞骨内板下新月形低密度区,CT值0~10Hu。有5例呈典型“M”形表现。本组1例位于幕下,余全部位于幕上,以额颞部最多见,额顶及颞顶次之。积液量根据多田氏公式计算,积液量15~120mL。

1.4临床分型

本组病例根据患者伤后头颅CT动态观察,将硬膜下积液分成4型[1]:①消退型17例,CT动态观察积液逐渐减少,临床症状好转;②稳定型4例,CT动态观察积液无增多或减少,相应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③进展型10例,CT动态观察积液逐渐增多,且脑受压或相应的临床症状逐渐加重;④演变型3例,CT动态观察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出现慢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1.5治疗方法

对脑受压和颅内压增高症状不明显TSH2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CT动态观察,慎用或少用脱水剂,应用神经营养药,脑血管扩张剂,抑制脑脊液分泌的药物,高压氧治疗,以期改善脑血循环和代谢,为脑组织膨起,复位,缩小硬膜下间隙提供可能。本组14例行手术治疗,14例行钻孔外引流术,但有3例临床症状无改善,积液增多,予以积液-腹腔分流术,其中1例由于积液中蛋白含量高,堵管,予以开颅囊壁包膜部分切除+颞肌堵塞术。

2.结果

本组保守治疗20例患者,6个月后复查头颅CT,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11例行钻孔外引流患者拔除引流管后,继续保守治疗亦取得较满意的效果。2例行积液-腹腔分流患者恢复好,无颅内感染。1例行开颅囊壁包膜部分切除+颞肌堵塞术患者恢复好。

3.讨论

3.1发病机理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在临床上较常见,其发病机理目前不太明确。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①患者年龄一般较大,有脑萎缩;②患者入院CT检查无积液,经脱水治疗一段时间复查CT有硬膜下积液;③大多数患者在停用或减少用脱水剂后,积液量无再增加。结合本组病例及参考文献分析,其发病机理为:①活瓣学说:颅脑外伤发生后,脑组织在颅腔中强烈地移动,引起瞬间颅内各分腔压力失衡,从而致使脑表面、外侧裂和视交叉区与骨嵴粘连紧密的蛛网膜被撕破,其破孔似一单向活瓣,脑脊液可随患者挣扎、屏气、咳嗽等用力动作经单向瓣膜破口进入硬膜下腔,却不能回流,致使硬膜下形成积液[2];②渗透学说:TSH是因机械力量作用是硬膜内侧面部分剥离形成了裂隙,在此裂隙中产生血管性新膜伴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大量渗出形成积液于裂隙内,同时积液内蛋白含量升高,渗透压亦升高,周围水分渗入,引起积液不断增多,形成硬膜下积液[3];③其它脑萎缩,蛛网膜绒毛闭塞及伤后存在休克,低颅压,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及治疗不当也可促使积液的发生发展。但每一种均难以完全解释TSH的发生,因此其成因应是多方面的。

3.2治疗体会

笔者认为TSH患者应密切观察临床变化和头颅CT,部分经过保守治疗获得痊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适应证①幕上一侧积液量>30mL,幕下积液量>10mL;②进展型积液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而药物不能控制;③稳定型积液有持续占位效应,非手术治疗无效;④演变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者;⑤首诊即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形成,排除其它脑损伤者。手术方式可用:①钻孔外引流术,用微创(YL-1型)钻孔引流加持续外引流;②积液-腹腔分流术,对顽固性单侧或双侧慢性硬膜下积液患者钻孔引流易复发,反复钻孔易导致体液大量流失,感染机率增加,病程延长,及时做分流术;③开颅囊壁包膜部分切除+颞肌堵塞术,对于TSH患者积液中蛋白含量高,分流易堵管,及钻孔引流失败,积液合并血肿者。

3.3预后

患者预后与分型有密切关系。消退型预后最好,一般不遗留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稳定型一般预后亦佳,神经系统功能绝大多数恢复良好;演变型经早期钻孔引流几乎均能治愈;进展型患者可因合并脑实质损伤或术后并发症而有一定的死亡率。

总之,多数轻症TSH在头颅CT动态观察下可保守治疗好转或痊愈,如需手术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适用证,对提高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手术率,减轻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有重要意义。手术以微创钻孔外引流术治疗效果较佳。

参考文献

[1]柏和.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分型与治疗[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May,4(5):707-708.

[2]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8

[3]赵占升,李治国,许小兵等.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Mar,6(6):1092-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