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途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途径探讨

李元竹

李元竹/育才外国语学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运动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探讨中国的运动产业如何才能冲破发展瓶颈,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十分重要且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运动产业;发展;途径

现阶段运动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分为三大块,即运动本体产业、运动相关产业和体办产业。运动本体产业是指发挥和体现运动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主要包括运动竞赛和表演业,运动健身和娱乐业,运动培训和咨询业,运动资产(有形和无形)经营业等。

一、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运动产业虽然比国外的运动产业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良好。GDP的持续增长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为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到21世纪中叶,我国的年运动消费总额有望达到1.5万亿元。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即由不发达状态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变,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持续、逐步加快增长,而且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我国将实现由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的过渡,作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产业,运动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瓶颈

尽管我国运动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发展中还是难免会遇到瓶颈,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运动产业人才匮乏

任何一个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都要依靠人才,人才之于行业就是米之于巧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行业没有人才也难以发展。因此,运动产业如果没有熟悉运动以及运动产业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那运动产业又何谈发展。当前,我国的运动产业亟需经营人才,但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运动经营人才分为几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该如何培养等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专门培养运动经营人才的机构非常稀缺,运动产业的可用人才十分匮乏,所以,尽快构建我国自己的运动经营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而且重要的任务。

(二)产业发展不平衡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地区差距。我国的运动产业多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是因为,我国沿海地区是较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经济活动也远比内地频繁,运动产业自然也就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呈现出较好、较快的发展势头,各种运动产品和运动服务项目的数量与质量都遥遥领先,尤其是运动产品制造业发展迅猛。而在中西部地区以及中小城市,运动产业发展的水平则相对滞后,其中运动产品制造业的差距与沿海地区越来越大。

另外,各项运动项目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近几年来,我国围绕奥运项目进行市场化操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项目之间存在观赏性和参与性等差异,其产业资源价值、市场容量和效益有很大差异,导致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相关产业发展较快,而其他一些冷门项目相关产业的开发则难以与之相比。

三、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路径

根据目前我国的产业经济导向,可以看出,我国的运动产业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一个爆性型发展的临界点,我国运动产业今后应走上以下几条发展道路。

(一)加快运动产业人才的培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运动经营管理人才是运动市场发展和完善的关键,因此,培养运动经营管理人才刻不容缓。运动人才不仅要懂得运动规律,还要懂得市场经济的规律,要会经营、会管理。运动系统要开展各类运动教育培训,并应鼓励多方投入,多渠道培养,如优化高校运动专业的课程设置等,来培养优秀的运动管理者。

(二)均衡发展运动产业

伴随着人们物质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对运动产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运动产业越来越普及。尽管一些地区在地域和经济上难以与沿海和大中城市相比,但是地方政府可以依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发展适宜的运动产业,支持地方政府或企业根据自身的自然人文资源特色举办合适的运动竞赛活动,以达到开发运动竞赛和表演的市场的目的。同时发挥运动产业的综合效应以及拉动作品,协调推进运动产业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复合经营和发展,促进运动出版、运动媒介、运动旅游、运动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

(三)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

实现我国运动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要从运动用品、运动竞赛表演和运动健身服务三个主要方面来重点发展。

(1)运动用品低碳化。一是要制定完善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使标准化工作在运动用品业中得到积极的推进,要提升我国运动用品业的国际地位,增强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对运动用品业要做大做强,其质量监管和产品要加强认证工作,这对品牌建设是有利的推动。二是要积极开发低碳运动用品市场,就要鼓励和倡导运动用品制造商生产低碳运动用品,并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运动用品。

(2)运动竞赛表演低碳化。一方面对于国外运动赛事组织运作的有益经验要借鉴并吸收,对于国内单项赛事和综合性运动会的运作模式要探索并完善,对于企业举办商业性运动比赛给予鼓励,并对国际知名运动赛事的引进积极支持,使得中国有自己特色和影响的赛事品牌早日成形。另一方面,要传播低碳理念,建造低碳化的运动场馆,采用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选用低碳化运动器材和服装,倡导并鼓励低碳化的运动竞赛表演方式,反对铺张浪费,做到节约、环保。

(3)运动健身低碳化。首先要使运动健身市场得到大力的发展。各地政府要培养群众的运动健身意识的基础是要使投入不断的加大和居民基本运动服务的不断加强,要加强开发运动健身市场,培养的健身项目要具有特色,就必须积极开展新兴的的户外运动、极限运动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等。其次要传播各种低碳理念,倡导并引导人们形成低碳的运动生活方式,使运动健身实现低碳化。如户外健身的倡导,器材的电源随锻炼完成及时关闭,白天尽量不开灯,需要音乐的运动项目选择适宜的音量等。

【参考文献】

[1]许军.低碳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

[2]董先龙.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运动产业的发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