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3

护理干预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李端琴

李端琴(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临汾0415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和干预组(32例),两组均给予基本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记录排尿日记、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结果1年后干预组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对产后尿夫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尿失禁护理干预效果

尿失禁是指腹压大于最大尿道压时,在无逼尿肌收缩的状态下,尿液不自主地排出。目前,临床上将尿失禁分为压力性、急迫性、混合性、充溢性、功能性、反射性和完全性,产后尿失禁大部分为压力性尿失禁,其病因是产后盆底组织的结构及功能因分娩而又受到影响,形成盆底支撑组织的肌肉、筋膜、韧带在阴道分娩过程常受到过度牵拉,这些异常的作用可以对上述结构发生形态和功能上不可逆的改变[1]。其诱因和分娩次数增加、第二产程延长、胎儿体重及头围偏大、会阴切开术有关。其临床特点为咳嗽、打喷嚏、大笑、用力、负重或腹压增加时,发生不自主漏尿,常不伴有尿意。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妊娠和分娩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相互影响,引起盆底、尿道周围组织损伤,使膀胱颈与尿道周围组织支撑力的减弱,在产后尿失禁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降低其发病率,减少妇女痛苦,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对产后尿失禁病人,我们进行了早期干预,适当护理,有效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山西省襄汾县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孕37-42周并发生尿失禁的患者64例。年龄20-32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例,高中20例,初中24例,小学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和干预组(32例)。入选条件:①经阴道分娩单胎婴儿者;②既往健康无泌尿系感染史;③无盆腔手术史。

1.2研究方法采用尿失禁调查问卷[2],对产后7天内产妇行问卷调查,了解妊娠期有无尿失禁的发生及本次分娩经过,结合会阴肌肉测试法,选择研究对象。然后于产后6周复查时由接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详细询问产妇的妊娠前、妊娠期及产后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常规组进行一般门诊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记录排尿日记,实施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和行为干预。干预前用手法测试评估盆底肌力具体做法:检查者用食指、中指轻压阴道后壁与盆底深层肌肉接触评估其质量,分0-5级3个阶段。干预一般从产后6周开始,训练8周为一训练期,护理人员进行定期随访,分别测试盆底肌力和问卷调查,以便比较。

1.2.1记录排尿日记的方法排尿量可以用量怀来测量,量杯可以到医药店去买。如果没有,可以用矿泉水瓶代替,一般一满瓶水大约500-600ml。将尿液排入一容器中,再倒入量杯或矿泉水瓶中来测量并记录。记录期间要求尽量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要错记漏记,每次排尿都要记,这样才能准确。比如:

XXX,女,27岁,2008年5月1日

记录每24小时排尿过程,每日尿量和每次排尿及尿失禁的时间和量。排尿日记一般以3-5天为宜,记录期间,生活方式不必刻意改变,注意区分白天、夜间的排尿情况,睡前限制饮水以减少夜间尿量。告诉病人排尿日记的重要性,它可以指导治疗,可以揭示尿失禁的原因,所以每天记录尿量非常重要,患者自己要认真记录,护理人员定期随访指导,真正发挥记录排尿日记的作用。

1.2.2实施健康教育许多人对尿失禁知识匮乏,常感到羞涩、焦虑、自卑,难以启齿,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许多不便,给社会和卫生工作增添了诸多负担,尿失禁虽非严重疾病,但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尿失禁的认知水平和自我保健知识,通过板报形式、电视讲座、宣传小手册、面对面咨询指导等多种形式来宣传,动员她们及时就医,积极开展产前教育,指导孕妇适当进行一些会阴肌肉运动,产前会阴按摩及盆底肌运动。孕产妇要戒烟限酒,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吃水果、高纤食物,以防止便秘。哺乳期妇女食用黄实淮山粥、党参核桃煎、龙眼枣仁饮,对治疗尿失禁也有一定疗效。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去除陈旧观念,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1.2.3心理干预产后尿失禁病人轻者仅为咳嗽、大笑、打喷嚏时溢尿,重者常伴有腰酸、下腹不适、身上有异味、会阴部红肿、溃烂、行走受限等症状,患者往往觉得不好意思不愿意告诉人,内心常感到紧张、焦虑、困窘和恐惧,越是精神紧张尿失禁症状越明显,身心倍受痛苦。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尿失禁类型、严重程度,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并对患者的个人行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主动接近她们,尊重并保护其隐私,和她们亲切交谈,耐心解说疾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为其提供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让她们相信护士,主动诉说自己的痛苦和烦恼,放松紧张情绪,解除焦虑状态。同时告知家人要理解病人,不要责备病人,共同与疾病作斗争。

1.2.4行为干预

1.2.4.1盆底肌训练盆底肌训练是一种简单、易行、无痛苦而又有效的方法,其适应征:①轻中度尿失禁患者;②轻、中度盆腔器官脱垂;③产后1年内的尿失禁患者;④无法耐受或不愿做手术的患者;⑤手术治疗前的常规训练。它的优点是损伤最小,风险最低,具体做法如下:方法一,清洗双手,以患者食指和中指放置于阴道内,收缩肛门时,手指周围感觉有压力包绕,即为正确的肌群收缩。开始每次收缩尿道、肛门和会阴5-10秒后放松,间隔5-10秒,重复上述动作,连续5分钟,每日2次,8周为一个疗程,以后可逐渐加强,适度而可,不能过度收缩。关键是教会患者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正确识别盆底肌肉群,避免臀大肌及腹肌的收缩。训练时,需排空膀胱,双膝并拢,呼吸深而缓。训练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进行,取站立、仰卧和坐位等任何体位。产后尿失禁患者需坚持训练3个月[3]。方法二,排空膀胱,仰卧和曲膝,抬高臀部使膝、臀、胸形成一斜线,在抬臀的同时有意识收缩盆底肌肉,每日2次,每次抬臀10次以上。体弱者,可适当减少抬臀次数,训练强度因人而异。这一运动可促进盆底肌肉功能恢复。

盆底肌训练的原则:①训练方法要正确。在训练中患者要正确识别盆底肌肉的部位,并进行正确的盆底肌收缩的训练,同时必须放松腹部和大腿肌肉,避免臀大肌及腹肌的收缩;②有持久性,既使症状已经改善,仍需持之以恒,并进行“场景反射”训练,当有咳嗽,打喷嚏或大笑之前能主动而有力的收缩盆底肌肉;③不要过度锻练,在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时,要注意盆底肌肉收缩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会导致盆底肌肉疲劳;④患者盆底肌肉肌力恢复4级以上(收缩质量达到完全收缩,具有轻微对抗,持续时间4秒种,收缩次数达4次而没有疲劳感),可练习不同腹部压力增加情况下腹部肌肉和盆底肌肉协调收缩运动[4]。

1.2.4.2膀胱肌训练膀胱肌训练是指对自身排尿行为的修正改变,使自己重新获得控尿的能力。这种训练需要患者能控制尿急、延迟排尿或按时排尿,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尿急和减少排尿次数,从而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过度活动症。方法是开始时在膀胱尚未充盈前排尿,使膀胱不过度充盈,减少尿失禁的发生。训练期前后三天各建立排尿日记,每日准确记录排尿时间、尿量、有无尿失禁,在了解自己排尿的实际问题后,再规定具体的排尿时间,以后有意识的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例如,病人原来1小时排尿1次,以后要求延长15分种,也就是1小时15分钟才排尿,间隔1-2周后,自觉没有困难时再延长15分钟,如此逐渐延长至每3小时左右排尿1次,每次尿量300ml便为成功。注意调整饮水习惯,尿失禁病人因害怕发生尿失禁,常常对饮水有顾虑,往往自己减少饮水量,这样更容易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因此,要对病人说明尿液对排尿反射刺激的重要性,保证病人每日摄入液体量在2000-2500ml之间[5]。做好排尿日记,以便评价膀胱训练的效果。

1.3评价指标①1年后两组尿失禁病人的疗效比较,治愈: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能胜任重体力劳动,腹压增高时无溢尿现象,生活质量评分30分。好转: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能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在咳嗽大笑时偶有溢尿,生活质量评分24分。无效:尿失禁症状同前比较,没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评分6分。治愈和好转都属于有效。②采用医护人员共同设计的调查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设满意、不满意两个选项,发出64分,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总有效率比较,χ2=5.14,P<0.05。

2.2两组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满意度比较例%

注:满意率比较,χ2=4.27,P<0.05。

3讨论

对产后尿失禁发病率的调查,随尿失禁的定义,忌讳(即不愿意暴露患有尿失禁)或偏见的程度和调查的目标人群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调查的方法也非常重要,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同护理人员跟踪随访相结合,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文化程度越高、理解能力强、配合满意好转快,年龄越小越容易恢复,年龄较大恢复相对来说较差,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总之,产后尿失禁是一种常见而又易忽视的疾病。分娩后如果产妇会阴测试低于3级(会阴肌肉能完全收缩,但无对抗,收缩次数可达3次,持续时间3秒钟),应进行预防性的盆底康复锻练,进一步改善产妇的健康状况。盆底肌肉锻练膀胱肌训练后,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降低,会阴肌力明显增高,提示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尿失禁发生有一事实上的防治作用,值得推广。治疗前彻底评估盆底肌力非常重要,可以了解会阴、阴道和肛门括约肌的张力,因为对于严重的肌萎缩肌神经细胞死亡及损伤所致的肌肉失神经支配和解剖性肌肉韧带断裂,盆底锻练治疗都基本无效,这也是所有保守治疗前必需的步骤,可帮助预测疗效[6]。

在产后尿失禁患者中,绝大部分是压力性尿失禁。从尿失禁的病程发展来看,如治疗不及时,患者会进入尿失禁-活动受限-智力衰退-加重尿失禁的恶性循环。其直接后果是最终脱离社会而完全依赖护理院的护理,从而增加社会经济负担[7]。为此,必须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来改变人们的观念。使患者接受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患者要有信心和毅力,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行为干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就医,早期进行简单的保守治疗,即节省费用,疗效又好,免受手术之痛苦。同时与病人家属多联系,多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支持对病人的重要性。让家人参与治疗和护理,使病人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及时掌握有关产后尿失禁的最新治疗方案和护理新技巧,对高危人群如孕产妇,加大宣传力度,使她们能及时了解有关尿失禁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掌握改善尿失禁的技巧,降低并发症,从而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飒,郭纪,童晓文.产后尿失禁的发病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1):72-73.

[2]李兆艾,宋志英,傅葵,等,744名太原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5):368-370.

[3]王晓玉,罗新.女性尿失禁盆底复健的行为治疗和物理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21(3):142-143.

[4]张晓薇,谢莹.女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1):646-647.

[5]徐莉真,肖虹,夏芳.系统干预对老年尿失禁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8,22(7):1815-1816.

[6]李兆艾,王莉,傅葵,李秀梅.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盆底康复训练对比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0):609-612.

[7]罗新,尿失禁的社会卫生经济问题[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