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小水窖、水池是解决山区、半山区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 2

建设小水窖、水池是解决山区、半山区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飞再林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人类社会生存繁衍最基本的要素。然而,在云南省红塔区春和街道的山区、半山区村委会,由于地理位置、水资源分布、降雨量、地势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加之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水利设施薄弱,水资源利用率非常低,缺水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

例如,波衣村村民委员会,属于山区。距离春和街道20.00公里,国土面积42.30平方公里,海拔2240.00米,年平均气温12.70℃,年平均降水量881.30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6384.00亩,其中人均耕地2.71亩;有林地55518.00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632户,有乡村人口2367人,其中农业人口2367人,劳动力148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384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烤烟、蔬菜为主。境内仅有1座小二型水库,蓄水量只有15.62万m3万立方米,1个水源抽水点,仅能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要,整个农业生产,尤其是烤烟生产和蔬菜,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如何有效开发利用山区、半山区的小水源,一直是春和街道历届党委政府苦苦求索的问题。

2000年以来,在春和党委政府大力争取和红塔区的安排下,波衣村委会在没有水源点、比较缺水的大水塘村建设水窖,本年度达到每户1口水窖,从而解决了历年春节后拉水吃的状况。小水窖被山区群众誉为救命、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的“金窖窖”。

山区、半山区建设小水窖、水池的优势

〈一〉小水窖的建设项目

经过科学论证和10多年的实践检验,在山区、半山区建设标准化小水窖有以下优势:

一是小水窖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由于山区、半山区山高坡陡、耕地分散,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受地形影响较大,且工程量大、投入大、工期较长、见效较慢、受益面积较小。而修小水窖不受地形限制,占地少、施工方便、投入较小、工期较短、见效快,效益好,在山区、半山区尤为适用。例如:修建一座蓄水量20万立方米的水库,需要投资200万元,而受益群众约1000人。如果用200万元资金补助山区群众修小水窖,可修建小水窖570个,按2亩1口小水窖,可以解决1140亩的农地农作物的生产用水。

二是小水窖可以变无效水为有效水,提高水资源的收集利用率。山区、半山区水源缺乏而分散,地势相差较大,不便于引水、聚水。建设小水窖和配套引水设施,可以利用引水沟、管道将分散的雨洪水引到小水窖中蓄存,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蓄存到干旱季节使用。正如当地群众所说的,“小水窖能做到让山上的水留在山上用,让雨水、泉水留在窖里用,让去年的水留到今年用,让今年的水留到明年用,把小水攒成大水用,把混水变成清水用”。

三、是小水窖是全封闭的蓄水设施。小水窖埋于地下,其日常蒸发量几乎为零,在日照丰富、干旱少雨的地区较为适用。而且,小水窖配有盖子,可以避免蓄水受到污染,满足人畜饮水需求。

四、是小水窖方便浇灌,省工省时。小水窖建成后,人们可用小水桶、短水管取水,解决了在山高坡陡的山区、半山区,水资源自然不足的问题。

建设标准化小水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长期的水窖建设过程中总结出经验,对小水窖建设进行了“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规格标准、统一给予补贴标准、统一使用模板、加强质量管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实行,发放产权证书“谁建谁有,谁管谁用”的产权明晰的建窖机制。

一是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水窖建设要向山区、半山区倾斜,安排在未解决浇水问题的山区、半山区的基本农地范围内。要科学选址、优化布局,把小水窖建在能引进自然雨水,或能存住雨水又便于浇灌农地里。要高标准、高质量地集中连片实施,做到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力戒分散建设和搞平均主义,确保水窖发挥长久效益。

二是必须统一标准模式。统一水窖建设模具,蓄水20立方米。整个水窖除窖口和盖顶露在地面外,整个窖体应深埋在地下,统一沉沙池规格和引水管,配套引水沟工程。

三是必须统一建设质量。要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要在窖口颈上统一编号,进水口前应有沉沙池。要使用合格的建窖原材料施工,工程竣工经验收合格后交付农户使用。要结合实际,组织专业队伍统一施工,建窖农户配合业队伍实施水窖浇筑。在建窖过程中,要按质量、按程序施工,注意整个窖体必须连为一个整体。设置质量监督员,对工程分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要坚决返工。水窖浇灌好后,要注意日常保养。

四是必须严格检查验收。要杜绝建好后再开展检查验收,应把检查验收工作分解到各个环节进行,大体应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即建造位置是否在符合能接雨水的地点、水窖土方开挖是否合格、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是否按要求配钢筋、施工技术是否合格等。

标准化小水窖建设的成本

小水窖内直径3.15米、深3米、窖底为锅底状,窖顶有一个圆形的一个直径为0.7米的取水口。

水窖的造价较低,建设一个容积为20立方米的标准化小水窖,总造价为4200元左右,具体造价如下:土石方开挖600元、混凝土工程(碎石、沙、水泥、模板、钢筋以及搬运费等)2800元、人工费700元、抹面和土方回填约100元。

经过实践检验,小水窖建设方便、经济、实用、效果好,是山区、半山区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泽民润大地,水窖通天河,干渴百余载,今朝水龙开”等赞美小水窖的颂词在广为流传。

〈二〉水池的建设项目

经过科学论证和多年的实践检验,在山区、半山区建设水池(刚性和柔性)有以下优势:

一是水池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

(1)在灌溉面积较大,且有水源供给,交通方便,有一定积雨面积的地块建设项目刚性水池。

(2)在灌溉面积较大,没有水源供给,交通方便,有一定的径流面积,有合理的地理位置的地方建设柔性水池。

二是水池可以变无利水为有利水,提高水资源的收集利用率。山区、半山区水源缺乏而分散,地势高差较大,在有一定流域的地方,建设水池,配套引水设施,可以利用引水沟、管道将分散的雨洪水引到水池中蓄存,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留到干旱季节使用。

三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可以积雨,地势较低的箐凹,有利益蓄水,交通方便的地方修建柔性水池(塘),利用天然雨水蓄水。

建设标准化水池(塘)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刚性水池建设应注意的几点:

一、选址:建设在交通方便,可以积雨水、用管道可以引水、面积集中的农地里。

二、开挖土石方必须按设计图施工。

三、严格按照钢筋混凝土施工要求进行施工。

2、柔性水池(塘)建设应注意的几点:

一、选址:建设在有一定的径流面积,有利益积雨水的箐凹处,可灌溉面积较大,交通方便,方便群众拉水的地方。

二、开挖前必须先将杂物、腐植土清运干净,然后进行清基,清基必须按照建坝的要求进行;清基完成后进行整形,四周边坡为1:2或1;2.5的坡度,整形完成后用粘土夯实0.25米-0.3米厚;再进行土工漠处理,处理后再用粘土夯实0.25米-0.3米厚,最后砌上预制块。

三、是必须严格检查验收。要杜绝建好后再开展检查验收,应把检查验收工作分解到各个环节进行。抗旱救灾要谋长远。

小水窖、水池(塘)建设模式,解决了引水、蓄水、用水问题,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