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医学在教学改革中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超声医学在教学改革中的体会

任静赵芳

任静赵芳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830002

【摘要】:近年来,超声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迅猛,在影像诊断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如何提高超声医学的学习效率,本文从深化解剖基础知识的学习、增加多媒体辅助式教育、PBL问题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对于同学们对超声医学更深入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超声医学、教学改革

1.超声医学的教学现状

随着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影像专业及技术学科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文化层次上也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毕业后仍然对超声专业知之甚少,无疑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就业来说是很重要的。传统的超声医学教学模式以一种疾病的病名、临床表现、超声声像图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这样一种顺序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乏味、没有兴趣,这种老式的教育方法不能激起学生们学习超声知识的热情,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了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为此,笔者从深化解剖基础知识、增加多媒体辅助式教育、PBL问题式教学方法等进行探讨。

2.超声医学在教学改革中几种方法的探讨

2.1在扎实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超声医学的学习。众所周知,现代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当程度地依赖于超声诊断,超声医学是以解剖学为基础的,很多超声医师的诊断水平明显落后于现代超声专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多数超声医师解剖学基础太薄弱,很多人甚至没有系统学习过影像解剖学及断层解剖学这些课程,在诊断过程中缺乏对大体解剖的想象力,对疾病的具体部位很难把握,出现诊断困难,那么如何提高解剖基础知识的学习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2.1.1抓住重点,合理规划重点与非重点的时间安排。现在的解剖学教材过于详细,标注太多,让学生望而生畏。首先要求学生对重要部位的标志性结构能正确理解和清楚认识,循序渐进,再学习非标志性结构,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加准确。

2.1.2使用模型教学。解剖学习过程非常抽象,需要学生们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入模型教学将会事倍功半,模型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及立体的对所学的部位进行观察。如肝脏中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的起源、汇入血管,以及两者的走形及关系,肝脏血管的毗邻关系等等,在使用模型教育中能够一目了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1.3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在传统的解剖学习的过程中多以文字、图片等教学手段为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死记硬背为主。图片还是模型与实际解剖标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应利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参观学习标本成列室,了解标本与模型的区别,引领学生对人体解剖学进行深层次的认识及学习。

2.2超声理论学习与动态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超声是一种通过对解剖结构进行连续、实时、多切面扫查及动态观察为检查手段的一门技术,通过超声的声像图改变结合临床表现惊进行疾病的诊断。因此,超声医学的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更加依赖于影像学的动态观察。只通过单纯的理论讲授和静态图片的解释很难完全掌握所学知识,教学效果差,教师讲解起来也枯燥无味,难以表达清楚。例如一个房间隔缺损的病例,如果单从二维超声表现及静态血流图片上很难准确把握它的血流动力学原理,我们通过动态存储技术对心脏运动进行实时观察,能够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到房间隔缺损在心脏收缩期、舒张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动态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育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超声诊断学教学开辟了新途径。

2.2.1平时注意搜集典型病例。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见一些典型病例,可根据教学要求,对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的疾病的声像图进行静态、动态存储。在采集中注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切面、多角度进行观察,彩色血流与频谱相结合。由于超声的特殊性,可出现一病多种声像图表现,或者一种声像图多种疾病的现象。因而,采集的资料尽可能的详尽,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手术所见,病理结果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某种疾病进行整理,这些资料将会在教学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2.2.2通过计算机数字系统与超声计算机存储系统相结合。先通过超声存储系统将动态或静态的图片记录下来,然后通过计算机数字系统将影像资料进行视频、音频、图像、动画和文字编辑等处理,使动态多媒体图像更加适用于教学目的,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设计,先给出影像资料及病人病史,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讨论、提出可能的诊断,鉴别诊断,然后带领学生一起结合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病例分析,这样一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势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2.3横向与纵向扩展对比学习。一种疾病的声像图表现往往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等影像学改变通过多媒体技术贯穿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疾病时有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某种疾病的声像图表现与正常声像图或相似疾病的声像图作比较,从而把握疾病的声像图特点。例如:在学习卵巢浆液性囊腺瘤时,就可以将卵巢单纯性囊肿及卵巢粘液性囊腺瘤的声像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观察囊肿的形态,透声,边界,内部是否有分隔等,通过这种学习,能够较快的把握浆液性囊腺瘤的超声诊断。

2.3引用新型教学模式---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超声诊断学是以具体的临床疾病为教学主体的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是基础与临床的结合体,其讲述的内容应更生动和具体,且直接指导临床实践。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还要有临床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此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先通过描述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声像图特点,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它们进行疾病的超声诊断,推断其病因及病理改变进行逆向思维,再由病因病理改变解释超声声像图改变,并提出与哪些疾病鉴别,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该教学法一改过去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设计,以病案为契机,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所学知识采用逆向思维法逐步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方法让学生直接进行临床状态,采用从由超声图像到病因病理的逆向分析法推理,再由病因病理到超声图像论证,并提出鉴别诊断。

3.小结

如今超声医学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动态三维成像法技术、超声监控下实施的射频、微波消融技术等日臻完善,不仅在激光凝固治疗等各种物理性微创技术正日益普及,超声造影在治疗领域也不断得以应用,超声介入治疗正与肿瘤、微创治疗、生殖医学、外科不断融合发展,使其在未来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超声医学已成为集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学科,与临床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超声医学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超声医学的教学方法上的一些探讨,希望能够使更多的教师学习、领悟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教学手段的改变从而提高超声医学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玉宏,吴存刚,动态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超声见习中的应用,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1期,2011年2月

(2)王萍,临床医学专业超声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现代医用影像学》2004年12月第13卷第6期

(3)罗红缨,罗玉玲,逆向法教学在医学影像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年12月第1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