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参与,有效合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积极参与,有效合作

尹鲍凤

——浅谈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参与率的有效措施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255090

摘要:素质教育以生为本,“小组合作”是一种重要的探究学习方式。然而课堂上小组学习时经常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真正想要达到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探究的目的很难。因此,合作低效就成了困扰我们的难题。本文通过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案例引发思考,分别从在合作中学会分工、在合作中学会讨论、在合作中学会评价等三方面进行阐述,对如何提高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参与率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组合作有效

“以生为本”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即是对这一理念最好的体现。通过实践发现,过去我们一直提倡的“自主有效”课堂跟“生本教育”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有些方式需要进行改进。例如利用设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这很像我们过去经常口头上布置的预习作业。但事实证明,这种生本教育中前置性作业的效果更好,因为前置性作业更有针对性,在学习新课前明确地设置了自学的方向和方式,同时安排了一定的自主练习考察自学效果。这确实比单薄的“预习”两个字更有效。

素质教育以生为本,“小组合作”一词出现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种小组学习是我们一直在教学中使用的共同探究的方式,然而课堂上经常是为了合作而合作,真正想要达到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探究的目的却挺难。因此,合作低效就成了困扰我们的难题。直到学习了“生本教育”,我们对小组合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这一节课:20个桃子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桃子?我设计了让小组通过分小棒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提出要探究的问题后,各小组纷纷操作起来。孩子们一边操作,我一边转着观察:有一个一个分的,也有两个两个分的,还有上来就运用口诀4个4个分的……多数孩子是忙得不亦乐乎,但是也有学生想参与却插不上手,或者是干脆没有参与的意识。小组讨论出结果后要进行展示,叫了一组同学上讲台汇报,发现是组长进行汇报,一个组员在摆学具,另一个学生在帮忙,而那个学习吃力的孩子则站在讲台边上看看黑板又看看底下的同学和我。我给他递眼色,意思是可以帮着分学具啊,他赶紧把头扭了回去,可是依旧没有动作。此时此刻,他站在讲台上就像是多余的。他们小组展示完毕,底下的同学送上了热烈的掌声,而他的不自在恐怕也是觉得掌声不是送给自己的吧!像这样的学困生班里并不少,以教为主的时候,这些孩子还可能吃上大锅饭。如今以生为本,培养的就是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一直这样参与不到共同学习中去,我想这些学生会越来越没有兴趣,以致学习上会越落越多。该怎样提高学困生参与的积极性呢?

一、在合作中学会分工

通过听课和学习,发现在教学中分的小组还不够细致,组员的分工也不够明确。因此将小组进行了平衡,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无论是谁,在一个小组中都要有事可做,各司其职。在操作探究中,安排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并进行组织和任务分配;小组中中间层次的学生可以进行操作探究;而能力不够的学困生可以进行讨论结果的记录。小组展示的时候,与其站在一边无动于衷,不如让他们有事可做。比如说一句“下面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进行汇报”或是“请××为大家演示”,一句简单的话可能对其他学生来说没有什么困难,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能说出这句简单的对话,至少是需要他们在组员讨论的时候听过并且记录过,知道组员要汇报的流程。这已经是一种参与的过程,相较于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

二、在合作中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见不统一、理解不一致时,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教师指导时,要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学生讨论问题后,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判断和表达能力,也可帮助学生融入集体。

三、在合作中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简单的评价,其中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让学生学会评价,对评价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要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也要对每个同学的情感表现进行评价。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对优秀学生而言,这样的评价能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

[2]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