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

谢红艳

湖南省常宁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湖南常宁421500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时段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对照组(41例,接受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4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产后康复操训练),比较产后宫底高度、恶露量和子宫复旧时间。结果:产后7d,试验组产妇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子宫复旧时间早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训练操可促进子宫高度快速恢复,缩短恶露流出时间,促进子宫快速修复,推荐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产后康复操训练;子宫修复;盆底肌力恢复

剖宫产可有效缓解难产等不良情况,且随着手术技术水平、麻醉水平和人们观念的调整,产妇对剖宫产接受度不断提升,临床应用率明显升高,但是剖宫产手术会对产妇造成应激性刺激,产妇术后需要一段时间恢复,同时剖宫产会对产妇多器官造成影响,且胎儿娩出过程会对产妇子宫造成伤害,因此产褥期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子宫复旧尤为关键[1]。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操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机能恢复,同时可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更利于产妇子宫复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探究。鉴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文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训练操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时段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按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对照组(例数=41)、试验组(例数=41)。对照组年龄20-39岁,平均(29.76±3.54)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17例;试验组年龄21-340岁,平均(30.14±4.03)岁,初产妇26例,经产妇15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组间存在,P>0.05(不具统计学差异),可比较。

纳入标准:孕周37-40周产妇;神志清楚且无语言障碍产妇;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临床资料完整产妇[2]。

排出标准:伴有产科严重疾病产妇;妊娠期存在药物滥用情况产妇;产后宫内存在组织残留、产道损伤产妇[3]。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剖宫产指征检测、剖宫产相关知识讲解、产后母婴接触指导等;试验组在上述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产后康复操训练,具体措施如下:上半身运动,首先进行胸部运动,产妇仰卧,四肢伸直并处于自然放置状态,扩胸时收缩腹部,配合呼吸,每次坚持10s,重复20次,每天早晚训练,随后产妇起立,处于立位,保证手臂自然垂下,手臂上举超过头部,此时配合吸气,随后放下恢复原状,重复20次;臀腿训练,产妇仰卧,双腿交叉夹紧,阴道向上提,同时双腿弯曲,每次坚持10s,随后产妇恢复初始仰卧状态,保证双臂伸直,交替抬高双腿,与上半身成角控制为90度,待产妇机体状态稳定后,双腿同时抬起;盆底运动,产妇站立,双腿分开,略比肩宽,分开过程中收缩盆底肌肉,并下蹲,每次训练15min,2次/d;桥式运动,产妇于床上仰卧,双腿屈膝分开,在身体两侧自然平放双臂,合拢双腿,抬起臀部,保证身体形成平面与创面平行,并收缩肛门,反复练习15min,每天训练2次。

1.3观察指标

宫底高度、恶露量,于产后7d统计分析对比,宫底在腹部偏下可被触及,进行手测了解宫底高度;子宫恢复时间比较,具体包括: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三项指标,其中盆底肌力恢复利用手指进入阴道检测,以手指感受收缩持续对抗,时间超过5s,且收缩次数超过5次为标准[4]。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24.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形式表示,计算以t检验为主,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宫底高度、恶露量

产后7d,试验组产妇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

表1宫底高度、恶露量()

3.讨论

剖宫产在难产、某些产科合并症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日渐得到广大产妇认可,临床应用率较高,但是手术会对产妇造成应激性刺激,对产妇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存在伤害,影响子宫正常位置,产后以引发子宫脱垂、子宫后屈、直肠膨出等问题,严重影响子宫功能恢复,因此为了促使产妇子宫复旧,临床日渐重视产后康复训练,其中产后康复训练操应用价值较高[5-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产后7d,试验组产妇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恶露量少于对照组,试验组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子宫复旧时间早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统计学差异)。。具体原因分析如下:在剖宫产产妇常规护理中,多以健康知识宣讲和母婴接触指导为主,可帮助产妇实现角色转换,但是护理中未关注产妇子宫恢复情况,产妇术后子宫复旧情况不理想。产后康复操训练针对剖宫产产妇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训练动作,促使产妇心肺功能恢复,进而改善产妇机体状态。同时训练注重臀腿锻炼,促使下肢血液循环恢复,有效消除下肢水肿等问题,并且康复操配合开展盆腔功能训练,修复损伤的盆腔肌肉,促使盆腔肌力恢复,进而强化其支撑能力,加速生理活动恢复,此外在桥式训练作用下,产妇臀部肌肉、腰背部肌肉得到有效训练,促使恶露顺利排出,缩短子宫恢复时间,切实改善了产妇预后质量。

综上,针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训练操可促进子宫高度快速恢复,缩短恶露流出时间,促进子宫快速修复,推荐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媛.产后康复操训练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子宫修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7,16(6):43-45.

[2]刘芳,钱永华,林丽,等.盆底康复操锻炼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2):97-100.

[3]顾馨,黄云娟,曹晓东,等.冥想训练在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术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16):1242-1245.

[4]赵春锋,张启林.普林格尔治疗仪产后康复治疗对剖宫产产妇机体功能恢复及乳汁分泌的影响[J].医学综述,2016,22(19):3934-3937.

[5]张旭,顾永娟.产后康复治疗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子宫复旧的作用[J].医疗装备,2016,29(20):139-140.

[6]时惠霞,丁亚艳,李晓敏,等.产后康复操对产妇子宫复旧、肌肉恢复及恶露排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