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胀的诊断与辨证治疗

/ 2

腹胀的诊断与辨证治疗

李文丽

李文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中图分类号】R256.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4-0299-02

【关键词】腹胀诊断辨证治疗

1.引起腹胀的原因:(1)产气过多:过量食用某些食物,如卷心菜、韭菜、豆类食品、以及不易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及纤维素,这些物质使肠道内细菌分解亢进。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氢,使食者产生腹胀多气,消化不良或吸收不良,可因未消化的食物为细菌提供了产生气体更好的基质,而使肠道积气,如有小肠疾病的人,呵因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易产生大量的气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使厌氧菌过度生长,亦可产生大量气体导致腹胀。(2)肠道气体排出障碍及吸收障碍,肠道肿瘤,增生性炎症,手术后肠粘连,直肠痉挛性便秘,使肠腔狭窄、堵塞、气体排出障碍、肠炎、结肠过敏,植物神经紊乱,门脉瘀血导致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障碍,均可引起腹胀。(3)肠道运动麻痹、各种腹膜炎、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中毒性巨结肠炎,导致肠道运动麻痹,气体郁结畅腔而形成腹胀。(4)腹腔内积液:腹部肿瘤、肝脾肿大、结核性腹膜炎、腹腔急性化脓性炎症、低钾血症、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导致腹水,形成腹腔积液,腹腔可因膨隆而腹胀,充血性必力衰竭,肾功能障碍等也可引起此类腹胀。(5)腹壁肥厚,肥胖者可因皮下脂肪增多而致壁肥厚,腹胀满不适,甚至腹满气喘。

2.常见引起腹胀的有关疾病:(1)胃部疾病,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扩张、胃癌。(2)肠道疾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伪膜性肠炎等肠道炎症,短肠综合症,习惯性便秘,肠系膜上脉综合症,巨结肠、肠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吞气症、胃泡综合症、肝睥曲综合症、结肠激若综合症等。(3)肝胆胰痪病: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胰腺炎,胰腺癌、、(4)心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心律紊乱,肠系膜血管栓塞,血栓形成,肠系膜动脉硬化症等。(5)腹膜疾病: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膜癌等。

3.诊断:(1)病史;成年人应考虑腹部结核,内脏下垂,慢性胃肠病,慢性肝胆胰疾病,肥胖及功能性腹胀,妇女应询问月经情况,是否妊娠。儿童腹胀多见于肠寄生虫,营养不良,肠梗阻。(2)饮食与药物:摄食过多的高纤维素蔬菜和不易被吸收的低聚糖食物。豆类署类,花生等,或进食过饱,消化不良为产生腹胀,如摄取乳制品腹胀,多提示乳糖酶不足或缺乏,如口服小苏打,碳酸钙等药物亦可引起腹张,经常滥用泻下剂也是引起腹脏的原因之一。(3)症状与体征:①症状:嗳气、腹痛、排气、腹泻。②体征:腹胀涉及全腹者,常见于小肠结肠气胀,多由于肠梗阻与肠麻痹所引起。胀于上腹者,以胃扩张、幽门梗阻、输入袢综合征与急性胰腺炎为主,腹胀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应考虑到弥漫性腹膜炎、急性胃肠穿孔等。

4.辨证治疗:(1)寒湿伤中:腹满而胀,胸闷心烦,饮食乏昧,口淡口水较多,发热恶寒,恶心呕吐腹痛而泻,舌苔白腻,脉浮紧。治则:疏风散寒消胀。方剂:厚朴温中汤,霍香正气散,苏子峰气汤,平胃散,排气饮。带用药物:苍术、川朴、白芷、陈皮、霍香、苏梗、白术、云苓、住枝、木香、枳壳等。(2)湿热蕴结:腹满易胀、头身困重、胸闷心烦、口苦口粘、渴不欲引,或腹泻下痢,小便黄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燥湿(利)理气除胀,方剂:连朴饮、中满分消丸,芍药汤,常用药物:黄连、黄柏、当归、木香、大白、川朴、枳实、陈皮、泽泻、猪苓、炒小子白芍、白头翁等。(3)宿食停滞:腹满腹胀而痛,嗳腐吞酸、多屁而臭秽、厌食恶心、肠鸣而泻、形如败卵舌质淡、苔厚腻、脉滑数。治则:消食除枳,导滞和中。方剂:保和丸、四妙丸、木香槟榔丸等。常用药物:焦三仙、内金、木香、大黄、川朴、枳实、大白、三棱、莪术、青皮、牵牛。(4)肝郁气滞、腹胀连胁、怒则加重、改痛走窜、口苦咽干、或呕恶腹胀纳差、呃逆嗳气、舌红苔白、脉弦等。治则:流肝解郁,理气除胀。方剂:柴胡舒肝散,四磨饮,手拈散。常用药物:柴胡、白芍、木香、郁金、咱栋子、元胡、灵脂、没药、青皮、佛手、桔叶荷、小茴、香附、卜子等。(5)脾胃虚弱:腹胀时轻时重,拒嗳拒按纳差神疲,腹泻、伴有头晕心悸、四肢困重、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迟缓无力。治则:健睥和胃,温中除胀。方剂:香砂六君子、补中益气汤、六磨饮。常用药物:红参、党参、黄芪、焦术、陈皮、半夏、木香、枳壳、山药、白豆、甘草、大枣、云苓、台片等。(6)脾肾阳虚:腹胀不甚、时胀时减、按之柔软、虽胀不痛、得暖则减、遇寒加重、神疲怯寒、肢冷神液、腰膝酸软、舌质淡舌体胖有齿龈、脉沉迟。治则:温肾促脾、益火铺土。方剂:桂除理中药,参附四逆汤,温脆汤。常用药物:党参、黄芪、白术、附片、肉桂、杜仲、巴吉、菟丝子、山药、台片等。

杂症腹胀,如肝硬变、肿瘀、急性化脓性感染,可酌选五积散、木香、顺气丸、大黄庶虫丸、三物厚朴等。

参考文献

[1]黄永生.中医内科教学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雷戴权,中药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

[3]陈湘君主编.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辩证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