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探析

褚成一

褚成一

长兴县人民医院

摘要:在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下,医疗体制的改革是必然的趋势,它影响着医院的发展,所以医院要在医疗体制的改革下,不断地加强对医疗保障资金的管理、加强医院的会计核算等能力,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不断实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以此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改革意义,接着分析了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后对如何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医院;财务管理;影响与对策

引言:

医院自身的财务管理改革对医院整体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会对医院的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从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医院应从财务制度建设、内部控制、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医院财务管理改革之路。

1医疗改革背景下财务管理改革意义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医疗体制改革意义重大。而医院财务制度改革对推动医疗体制改革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有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医院虽然是接受财政补贴的事业单位,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医院运行成本能依靠财政补贴,其它大部分资金都需要医院自己筹集。医院在一定程度上自筹资金时是很艰难的。只能是财务管理水平不断的提升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最大化。其次,医院财务管理改革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运营水平,打破医院传统“以药养医”生存模式,发展以诊疗收入为主的业务模式,这对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医生医疗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最后,进行医院财务制度改革有利于医院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做好财务分析、资金管理、费用预算能帮助医院提升自身市场地位,实现医院长久可持续发展。

2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2.1影响了医院的收入来源

政府的扶持与患者就诊的费用是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村人口,但是在农村群体中,人们更愿意自己去药店买药或者去相对便宜的诊所进行就诊,他们不愿意、没有能力在医院就诊中承担高昂的费用,于是导致医院的收入状况不理想,这样不仅限制了医院的发展,还让地方政府承担了沉重的财务负担。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医院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乡镇的群众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让参与医保的人越来越多,医疗保障体系的收入逐渐变成了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

2.2有效改善了落后的工作局面

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医生的医疗技术较低、医院的医疗设备老旧等问题,使人们的就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并且用药养医直接导致了人们就医的成本增加,医院的就医对象往往是一些低收入的社会群体,昂贵的药的费用将这类群体拒之了门外。但是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改变了医院医疗设备老旧、医生医疗技术薄弱等现象,并且通过对医院内部人员的薪资制度的调整,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改善了医院的工作局面。

3如何提高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3.1完善工作程序

3.1.1方案制定

各县(市、区)要围绕《意见》提出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在充分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和固定历史数据的基础上,高质量做好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的制定工作,落实规定动作,确保不走样、不跑偏,同时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创新。各市要加强对县(市、区)的指导和协调,确保市县两级政策协同衔接。

3.1.2方案审核

各县(市、区)应于2018年11月底前将经由各市审核后的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报省卫生计生委,由省卫生计生委组织省级相关部门进行联审。

3.1.3印发实施

各地方案经省审核并修改完善后,提交县(市、区)党委常委会或县(市、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2018年12月底前以党委、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3.1.4动员部署

各县(市、区)要于2019年2月底前,以党委、政府名义召开医共体建设动员大会,做好政策培训与宣传,凝聚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共识,形成推动改革的良好氛围。

3.2把握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方案要点

3.2.1关于医共体设置布局

根据地理位置、服务人口、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布局和能力情况,明确医共体组建数量、每个医共体牵头医院及成员单位。

3.2.2关于医共体管理体制

明确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组成部门、日常工作机构,医共体管委会、行业主管部门、医共体的主要职责及权责界限。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唯一法定代表人组织架构,对成员单位按照院区或科室实施扁平化管理。

3.2.3关于医共体运行机制

明确设立医共体医疗、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公共卫生、信息化和后勤等管理机构,实行基本建设、物资采购、设备配置统一管理;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统筹运营;设立药品耗材唯一采购账户,统一用药目录,统一采购、配送和支付。

3.2.4关于医共体人事薪酬管理

明确各类人员由医共体统一招聘、培训、调配和管理,新进在编人员户籍关系可留在牵头医院所在地,人事档案由牵头医院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明确医共体人员实行全员岗位管理,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人岗相适的原则,打破单位、科室、身份限制,实行合理轮岗、有序流动、统筹使用。明确按照“两个允许”的要求,推进医共体薪酬制度改革。

3.2.5关于医共体制度供给

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做好医保支付、医疗控费、价格调整和财政投入等政策衔接。明确以医共体整体作为医保定点机构和医保基金预算单位,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建立结余留用、超支分担机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明确将原渠道足额安排的财政投入资金统一拨付医共体,由医共体结合资金性质和用途统筹使用,落实有效措施逐步化解历史债务,乡镇(街道)继续加大对所在地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工作支持力度。

3.2.6关于医共体能力建设

明确县级牵头医院建设目标、发展重点;乡镇(街道)所在地成员单位标准化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目标和要求。根据县乡两级机构功能定位,分别制定县乡两级诊疗目录,以及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办法,并与医保差别化支付政策衔接。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工作机制。明确医共体模式下区域信息化建设目标、路径、要求,实现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3.2.7关于医共体考核评价

明确建立以基层就诊率、县域就诊率、服务能力和群众满意度等为核心指标的医共体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强化考核结果应用,与财政投入、医保支付和医务人员薪酬等挂钩。

3.3加强对医疗保障资金的管理

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发展,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收入,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疗保障资金的管理。在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不断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结算医保资金的效率,并定期对医疗保障体系的资金进行整理与清算,使医疗保障体系定期资金的回款得到保障。

结束语:

医疗体制的改革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院的发展更具挑战性。本文通过研究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有效分析医疗体制改革中新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优点,为提高医院财务管理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杨美军.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17(11)

[2]国学明.医疗体制改革中的医院财务管理探析[J].中国市场.2017(15)

[3]陈倩.医疗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现状及问题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