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革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1

信息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革新思路

孙丽丽

新乡市第十一中学河南新乡453000

【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迈向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学生的教育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当这种教学方式与结构的改革运用于目前的高中教学时,在应试教育之下学生的教育质量将得到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语文教学;高中学生

现阶段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信息进行传播的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随着QQ、微信的广泛普及,教师可以通过这些APP发布消息通知以及教学视频。

一、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现状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多种可能,将这种可能付诸于实践,取到其中的精华部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一)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优势

可以提高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及习惯。现在的学生与以往不同,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能够体验到信息化给我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当教师通过电子设备进行授课时,学生们的兴趣往往将会被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大量网络搜索出来的文人背景知识去丰富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在信息技术普遍发展的今天,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打卡记录学习进度的方式,由此改善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的习惯。

(二)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劣势

高中生的年纪与思想相对成熟,但也因为思想上的成熟导致部分学生爱游戏大于学习。故学生在课后可能用学习的理由趁着学习时间偷偷玩手机。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没有成果的同时,还养成了沉迷手机的坏习惯便得不偿失。

教师在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影响之下,在进行授课的时候,也会充分运用互联网教学的便利性。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会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课件的播放之中,因为课件页数较多所以讲课的速度也会随之加快。部分语文基础差的学生就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度,这也间接性地加重了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

二、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思路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们如果一直按照一种教学结构向学生讲解课程,那么这种死板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也会大大降低。

这种问题的产生能够得到解决最有效方案就是需要教师将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相结合。这种重构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角色上的翻转,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当学生成为主体之后变回在学习上处于一个积极主动的地位将。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体但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削弱,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制作出的课件,适量减少课件内容中可以精简的语句。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学生,帮学生进行语文上的学习。其次,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理念不应该只仅仅学会古诗、文言、成语的含义,还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些运用到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假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或者学生的学习理念产生偏离,本末倒置的情况便会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教师在信息化视域下运用当代的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思路进行革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作用。

三、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措施

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教师在获取学生学习资源方便得到了很多便利。这缓解了之前部分教师授课资源匮乏并且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信息化的普及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信息化视域下这些好处带来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根据这种情况,教师要在信息化的条件之下,拥有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达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该尝试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授课进度上的调整。同时,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的时候,对于容易出现混淆的知识点,教师应帮助学生并且和学生一起构建知识框架,这样学生会帮助对文言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在生活以及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二)展开多种语文教学活动

高中生课业的繁重很容易就会导致教学活动单一的问题,高中课程逐渐加紧难度也随之增加。单一的语文课堂会打消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增加语文课外教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热情,对自己学好语文产生自信心。

高中语文这门课程讲述的不仅仅是如何通过文字对知识进行理解以及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还要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古诗、文言文等做到学以致用。本文对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信息化下的语文学习在优势以及劣势上都进行了阐述,让教师充分了解到信息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的重要性,希望教师在信息化视域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更多的革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锦萍.信息化视域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革新思路[J].经贸实践,2016(23):198.

[2]李金云,马欢.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7(05):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