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效果调查与分析

杨京彬

杨京彬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石家庄050051)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0-0232-01

摘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使得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但是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还必须适度、得法、合理,否则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关键词:多媒体;运用效果;调查分析

多媒体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可以将教材中那些较为抽象、枯燥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具备艺术品的直观、生动、形象的特征,从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得学习效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然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还必须适度、得法、合理,否则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走访了几所中学的语文教师,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大家通过自身实践总结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优势。并且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验,收到一些较为满意的效果。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效果及分析

(一)增强直观性,克服恐惧感,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难学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理解难应用。课堂上,借助电教媒体让学生感受清晰的形象,不再产生恐惧感,如在指导《回声》这课时,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引用大量的事例,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给我们介绍回声的形成。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处理课文重点即说明语言准确性时,尽管尽了很大努力通过大量举例分析来强调突出,但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体会不深。有的老师在教这一课时改用多媒体教学,在处理课文重点即说明语言准确性时,图文并茂,尤其是作者对回声的定义时,用计算机媒体向学生展示。在视觉形象作用下,让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使学生潜能得到开掘。

(二)激发求知欲,保持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若单靠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课文里面的诗情画意很难表达出来,而且,这样做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课堂效率很难提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电教媒体,使内容、目标、媒体以及主体这四者关系完善和统一起来,课堂就不呆板,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课堂上的枯燥感和疲劳感就可以得到消除。例如指导《天上的街市》在加强朗读的同时,反复播放银河系录像片段和配有《月光鸣奏曲》的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看边想象,想象天上美丽的世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开发,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突破重难点,增强注意力,优化教学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各类文体有其特点,老师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设计使用电教手段,使课文的重难点得以突破,如指导《皇帝的新装》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重点,理解童话中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的应用,有的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框投影片。一框是骗子假装做新衣的动作及皇帝看新装的神态,以此说明想象手法的应用,另一框是课文插图,皇帝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丑态,用以说明夸张手法的应用。学生一边看一边发挥想象,感知骗子的狡猾,皇帝的荒唐。教师做适当的提问点拨,以便较好把握这篇童话的寓意与理解奇妙的想象和夸张的特色。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课文难点不知觉的得以突破。

(四)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调研了解到: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正确认识并及时地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解决出现的问题,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

(一)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华而不实,不能紧扣教学内容。

课件是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的灵魂之一,但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容易过分地强调华丽的外表,中看不中用的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如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音响等,在课堂上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件。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既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优化设计,又要在表现形式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的形式上,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实效则会平平淡淡。

科学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重视怎样教,更重视学生如何学。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反馈准确、及时的特点,使课件具有跟踪学生学习情况的功能,以便教师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加合理地调整教学程序。

(二)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教学,轻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部分教师没有理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多媒体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没有注意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过分依赖媒体技术,不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这样就难以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

多媒体教学应遵循“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和多媒体设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因此,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不能仅用多媒体设备的播放来代替;不能只强调教学容量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不能简单的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应遵循“以学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并确定学习顺序,进而形成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三)盲目使用多媒体,忽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之前,先要弄明白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相配合。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过程。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良好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普通教学用具及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要有适当的课堂讲解、板书、师生交互和学习反思过程。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综合考虑好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要求新时代的老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紧紧围绕教学改革,创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我们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保来,多媒体教学——教学电脑化?网络化,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楼广赤,注重教育媒体组合使用提高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电化教育研究,J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