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 2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闫三红

闫三红(陕县第一职高河南三门峡472100)

引言:动机是一个人行动的理由,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学生有了学习动机才会认真的学习,因此,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唤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面对学生一上数学课就无精打采的样子,该怎么做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呢?

1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现代人生存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从本世纪20年代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如果不会学习,依旧停留在旧的知识基础上而沾沾自喜,终有一天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社会所淘汰.

其次,使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子、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对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比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省的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

最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没有参与思考、解决问题,思维就得不到锻炼,一味的只是接受,时间久了,定会一无所获.人的大脑就像一部机器,常用常新,越用越灵活;如果放在那里不用,就会生锈.

2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欲望是创造的前提,一个人有了欲望,就会想去满足,就会动手、动脑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例如:在讲“平移和旋转”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有一地主和一农民参加赌博,他们各押赌注一头牛.双方约定;三天后,两个人轮流在一张桌面(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形)上摆放同样大小的铜钱,规则是:每人每次摆一个,铜钱不能相互重叠,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边缘之外,摆好以后不准移动,知道谁最先摆不下铜钱谁就认输.农民经过苦苦思索最终赢得了地主的一头牛.此时,就问学生:“你们想知道农民的方法吗?”同学们定会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就可以让同学们非常有兴趣地上完这节课.

2.2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的教学,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已经接触过平行四边形了,但是他们还不能揭示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如果此时问学生:“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学生一定答不上来.但这时已经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就会急于了解,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

2.3给予成功的满足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就会建立起较为稳定的联系,学生对学习就有了一定的兴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因此,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言辞,多给学生一些表扬,不管多么简单的问题,只要学生答对了,哪怕只是答对了一小部分,就说一句:“非常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更高.

2.4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代数学之父──韦达”、“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

2.5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当开展数学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的问题让各个小组分别解答,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最高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当通过反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比如:“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教学中,当学生对形如:am+an,a(m+n)+b(m+n)的多项式会分解以后,再提出新问题,形如:a(m-n)+b(n-m)的多项式如何利用提公因式的方法因式分解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2.7加强课外实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听到的终会忘掉,看到的才能记住,亲身体验过的才会理解和运用.因此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垂线段最短”性质学完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让学生跳远,并测出自己的跳远成绩;统计初步知识学完了,让学生自己估算学习成绩波动情况等等.再如,将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改造成为花坛,要求花坛所占的面积,恰为空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这题是一道中考题,是应用数学的典型实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讨论得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错的设想.通过这次讨论,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可挖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虽有强弱,但我们教师更应该多培养多点拨多激励,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做,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常让学生去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就会逐渐形成,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之,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而后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新知识.

致谢:

衷心地感谢杨明歌教授对此论文的精心指导.在论文初期她细心的修改、完善论文方案,并提供相关资料,指导我阅读大量的文献.她总是及时耐心的给予指导,让我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条不紊的实施论文方案.论文初步完成时,她要求反复修改,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使论文渐渐的趋于完善.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让人敬佩.最后,在杨明歌的严格把关下完成了论文的定稿.

参考文献:

[1]胡中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继平.教育理论和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王家铧.中小学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