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完全信息下研发合作形成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0-20
/ 2

关于不完全信息下研发合作形成的研究

魏纪泳

魏纪泳(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研发结果不确定情况下企业的最终期望收益,对于重复研发合作进行基于历史的贝叶斯序贯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囚徒困境博弈结合KMRW声誉模型进行分析,研究研发合作中参与人合作策略的形成。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研发合作贝叶斯序贯分析KMRW声誉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32

文章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co-opetition)日趋频繁[1]。在R&D方面,技术发展呈现出交叉和融合的趋势,新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技术竞争正转向竞争前技术(PrecompetitiveTechnology)的角逐[2],使得企业打破组织界限寻求外部技术合作成为产业组织学者、企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共同热衷的议题。发达国家虽然在反垄断政策上一贯措施严厉,但对企业间共享研究开发成本和技术成果的技术创新行为却予以提倡,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企业(MCC)、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战略纲要(ESPIT),和日本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VLSI)[3]。近年来,研发合作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限于自身资源或能力的不足,希望通过合资或共同研发等战略联盟方式,共享资源,共同分担研发成本和风险,以开发新产品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确保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1完全信息下的研发合作博弈

我们把参加研发的企业分为两类,一类为研发能力较强,称为大企业,另一类为研发能力较弱,称为小企业。

对某项技术进行研发需要投入A。大企业单独进行研发成功的概率为p1,研发成功后转化为生产,最终获得收益为a1,如果研发失败,最终收益为a2,大企业单独研发的期望收益为p1a1+(1-p1)a2。小企业单独进行研发成功的概率为p2,研发成功后转化为生产,最终获得收益为b1,如果研发失败,最终收益为b2,小企业单独研发的期望收益为p2b1+(1-p2)b2。显然p1>p2,a1>b1,a2>b2。

两个企业进行研发合作,双方分担投入共享技术成果。参加研发合作的企业有两种策略——真合作与假合作,真合作指按事先约定的尽最大努力去进行研发;假合作指在研发合作中减少投入,消极怠工。

大企业与大企业进行研发合作,若双方都真合作,则双方各投入A/2,研发成功的概率为p3,研发成功后转化为生产,双方最终获得收益都为a1+A/2,如果研发失败,双方最终收益都为a2+A/2,此时双方的期望收益都为p3a1+(1-p3)a2+A/2。若一方真合作,另一方假合作,则真假合作方投入分别为A/2与A/2-C,研发成功的概率为p4,研发成功后转化为生产,真假合作方最终获得收益分别为a1+A/2与a1+A/2+C,如果研发失败,真假合作方最终收益分别为a2+A/2与a2+A/2+C,此时真合作一方的期望收益为p4a1+(1-p4)a2+A/2,假合作一方的期望收益为p4a1+(1-p4)a2+A/2+C。若双方都假合作,则双方各投入A/2-C,研发成功的概率为0,双方最终收益都为a2+A/2+C。

其中pi为对应合作方式下研发成功的概率,当双方都采取假合作时,研发成功概率为0。

我们认为研发成功的概率之间有如下关系:

p3>p5>p1>p4>p6>p8>p2>p7>p9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在相同的合作策略下,与大企业合作的最终期望收益都大于与小企业合作的最终期望收益,因此大家都选择和大企业合作而不愿意与小企业合作。只要p4a1+(1-p4)a2+A/2>p1a1+(1-p1)a2,大企业就有采取合作的。只要p7b1+(1-p7)b2+A/2>p1b1+(1-p1)b2,小企业就有采取合作的意象。

2基于历史的贝叶斯序贯分析

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企业知道自己的类型,但不知道其他企业的类型,只知道其他企业为大企业的概率为θ。由于大家都希望和大企业合作,因此各个企业在每次合作以后都要进行贝叶斯分析,对合作企业的类型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合作。进行贝叶斯分析时,要考虑和该企业合作的全部历史,因此称为基于历史的贝叶斯序贯分析。

假设大企业A与未知类型的企业B合作了n次,A每次都采取真合作,并且认为B也采取真合作。研发成功了k次,则A对B的类型进行基于历史的贝叶斯序贯分析,判断B属于大企业的概率

当π>πA时,A继续和B合作,并在新的一次合作结束后再对B的类型进行基于历史的贝叶斯序贯分析;当π≤πA时,A就不再和B合作,另外寻找合作伙伴。若B是小企业,B为了能让合作伙伴认为自己是大企业,就必须尽量是π增大。若B是大企业,由于对构成历史数据的每次合作结果的积累需要机会成本:

(p3a1+(1-p3)a2+A/2)-[θ(p3a1+(1-p3)a2+A/2)+(1-θ)(p5a1+(1-p5)a2+A/2)=(1-θ)(p3a1+(1-p3)a2-p5a1-(1-p5)a2)

因此B在停止与A合作之前都要让A判断自己是大企业,也就必须尽量是π增大。企业B要通过提高pi的值来提高k的值,从而提高π。采取真合作策略时合作成功的概率高于采取假合作策略时合作成功的概率,这就使得企业B在合作时采取真合作。

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是相互的,因此无论企业A是什么类型的,A在合作时也都采取真合作。

3KMRW声誉模型的应用

由于p4a1+(1-p4)a2+A/2+C>p3a1+(1-p3)a2+A/2,当大企业B判定企业A为大企业,B为了获得更大的期望收益而采取假合作。企业A与企业B的地位是对称的,如果大企业A在相同情况下也采取假合作,那就陷入了“囚徒困境”使合作无法再进行下去。但是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只要博弈的次数足够长,企业A与企业B就可以达成合作。

当大企业B判定企业A为大企业时,B并不清楚A对自己的判定,也不知道πA的取值,B采取假合作,如果合作继续下去,B可以在以后的合作中提高自己的期望收益为p4a1+(1-p4)a2+A/2+C+A/2。但也增加了π减小的概率,以概率P=P(π≤πA)使A判定自己是小企业而停止合作,则B要重新选择合作伙伴,B在以后新的合作中的期望收益为θ(p3a1+(1-p3)a2)+(1-θ)(p5a1+(1-p5)a2)+A/2。根据KMRW声誉模型,只要P(θ(p3a1+(1-p3)a2)+(1-θ)(p5a1+(1-p5)a2))+(1-P)(p4a1+(1-p4)a2+C)<p3a1+(1-p3)a2

B应该会选择真合作策略,即使短期的偏离,选择了假合作策略,最终也会回归到真合作策略。企业A与企业B的地位是对称的,企业A也会选择真合作策略使合作进行下去。

4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研发合作中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都愿意与大企业进行合作研发;而对企业类型的不完全信息,导致合作者要么不合作,一合作就选择真合作,达到合作均衡。最后大企业之间可能产生的囚徒困境,也因为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对企业类型的不完全信息而达到合作均衡。

参考文献:

[1]晋盛武,糜仲春.不完全信息研发合作的形成及参与人行为选择因素[J].运筹与管理,2004(5):76-81.

[2]孙爱英,李垣,任峰.企业文化与组合创新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6(2):15-22.

[3]罗炜.企业合作创新理论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注: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立项课题《企业多元利益主体共同治理机制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课题号ACKQ0724

作者简介:魏纪泳(1977-),男,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合作创新组织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