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Ⅱ号治疗慢性肾炎61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肾病Ⅱ号治疗慢性肾炎61例临床观察

蔡柳洲漆柏安张学英夏小辉任金华

蔡柳洲漆柏安(通讯作者)张学英夏小辉任金华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肾病专科医院430400)

【摘要】目的观察肾病Ⅱ号方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各种病理类型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门诊患者61例,采用煎服肾病Ⅱ号方治疗1-2疗程后,再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如蛋白尿、血尿、肾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完全缓解37例,基本缓解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结论肾病Ⅱ号方对慢性肾炎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及各项检查如蛋白尿、血尿、肾功能等均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肾炎蛋白尿血尿肾病Ⅱ号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3-0180-01

慢性肾炎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多发病之一,临床上治疗效果不很理想。我院自2000年以来,创立肾病Ⅱ号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6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26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者为8岁;病程最长为11年,最短者为1年;17例作了肾穿刺,病理检查提示:系膜增生性占10例,膜性占3例,膜增生性占2例,局灶硬化性占2例。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大部分患者有血压升高及程度不一的水肿,15例患者出现血肌酐、尿素氮轻度升高,均排除了继发性肾病及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2.1肾病Ⅱ号组成二花10克、连翘10克、生地1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玄参10克、枣皮10克、生黄芪30克、白茅根30克、丹参10克、防风10克、白头翁10克、乌稍蛇10克、上方一付,每次加水500毫升,煎煮二次,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连服3月为一疗程。

2.2临床加减蛋白尿久久不消者加白术10克、芡实10克;血尿不消者加生蒲黄10克、地榆10克;久病阳虚、舌淡苔白者,加菟丝子10克,服用3个月后再作系统检查,判断疗效。

3治疗效果

经治疗1─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蛋白尿、血尿完全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37例,基本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蛋白尿、血尿微量,肾功能稳定)20例。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缓解或加重,蛋白尿、血尿未见减少或增多,肾功能不稳定或升高)4例,总有效率93%

4典型病例

4.1胡某,女、36岁,于2005年7月21号治疗。患者自述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曾服用雷公藤多甙片、百令胶囊、依那普利片等药,疗效不显,在武汉部属医院作肾穿刺检查,提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病。刻诊:眼睑、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尿量减少,神疲乏力,舌红苔黄腻,脉弱,血压180/100mmHg,肾功能检查,肌酐150umol/L,尿素氮9.6mmol/L,尿常规检查,尿蛋白+3,尿隐血+3,证属:气阴亏虚,湿热瘀阻,以我院肾病Ⅱ号方加减方治疗二个疗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检查:蛋白尿、尿隐血转阴,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诊一年,无复发。

4.2韩某,女、46岁、农民,于2003年3月9日就诊,患者自述,一年前,因颜面、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在其他医院治疗服用过强的松片、雷公藤多甙片、依那普利片无明显效果。并在他院住院检查,排除了红斑狼疮性肾病。刻诊:全身及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神疲乏力,腹胀纳差,舌淡红,苔黄腻,脉濡,血压165/105mmHg,肾功能检查正常,肝功能检查总蛋白56g/L,白蛋白27g/L,尿常规检查,尿蛋白+3、隐血+3,证属气阴两亏,湿热瘀阻。经我院肾病Ⅱ号加冬瓜皮30克,治疗半月,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减轻,舌淡红苔微黄,系另加菟丝子10克,继续治疗巩固3月余,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检查正常,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隐血转阴,随访两年无复发。

5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祖国医学的“水肿”范畴,历代医家对其均有很深刻的认识,如《内经》谓之为“风水”,提出了“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等法则,“《金匮要略》则谓其为“水气病”,创立了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治疗效果显著,临床至今沿用不衰。据临床观察,慢性肾炎病程较长,劳累或感染加重,病情逐渐进展,最终进入尿毒症期。根据祖国医学的“久病多虚”、“久病多瘀”、“湿性缠绵”等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认为气阴两亏、湿热瘀阻是慢性肾炎的病理基础,这与现代医学所言慢性肾炎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血液呈高凝状态是一致的。

据此,我们选用生黄芪、生地、丹皮、枣皮、玄参、山药益气养阴,二花、连翘、泽泻、白头翁、白茅根清热利湿,丹参、乌稍蛇活血通络,防风宣展肺气、开泄腠理、引邪外出,方中黄芪用量宜重,否则疗效不显,同时重剂黄芪得滋阴清热药物之凉,不会伤阴助热,清热养阴药得黄芪之温,亦不会耗阳碍湿,二者相伍、相辅相成。如久病不愈,出现阳虚症状者,可加入菟丝子,效果甚佳,不可骤用大温大热之品。

本病的预后,与其病理类型密切相关,据观察系膜增生性肾病,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但控制血压,预防感染,避免劳累,是病情好转的前提,也是避免复发的关键,及时处理各种诱发因素,是防止其病理转型及病情加重的重要手段。而膜性、膜增生性、局灶性肾病疗效较差,很少完全缓解者,这点必然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及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