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因你而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让语文因你而美

周莉

周莉(四川绵阳高新区火炬实验小学校四川绵阳6210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6-099-01

我问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庐山瀑布的一种美,落红不是无情物是落叶的一种美,两只黄鹂在树上歌唱也是一种美;陈元方巧妙地维护他父亲的尊严是一种美,朋友分别时劝君更进一杯酒是一种美,窗前明月光也是一种美;美无处不在。”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亦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语文课堂教学,实则是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那么,这一过程如何实施呢?

一、创设情境,凸显语文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审美情感,使学生感受美。

1、与音乐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内容运用音乐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的情景,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音乐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如在教《找春天》一课时,课前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同学们整体感受春天的来临,再结合课文插图学习课文,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学习方法学习,使学生能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也是对学生进行了美的熏陶,更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效果很好。

2、与说、写相结合,引导学生创造美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发现美,感受美,还要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说出来,或者用自己的笔画出来,或者写出来。从美育观来看,这种仿说、仿写、配画是理解美和深化美感的途径之一,是学生表达美、创造美的良好开端。

学习《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有一个课堂活动,就是仿照课文编诗句: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在教学《欢庆》的时候,让同学们给课文配一幅画,通过这种活动,不但拓展了同学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的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美

《小伙伴》一课中,我真正的感受到了情感体验的力量。有一个教学环节是同学们分角色表演,结合现实生活中同学们的表现,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二、优化课堂教学,寓教于美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感受语言美。寓教于美,寓美于教,它应有议论文的严密、充实,记叙文的活泼、灵秀,说明文的平实、得体,诗歌的凝重、激情。使学生在知识的王国里啜饮甘露,在美的领域里成为审美的人。怎样做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美育功能呢?

首先,鲜明的教学主题与新颖的教学思路相结合。语文课堂的教学必须要有鲜明的主题:要传授哪些知识?练习如何设计?围绕这些知识点和练习题要提高学生什么能力?这些问题又统一于哪一主题?怎样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美的教育?上课前,教师应有周密的设计和详细的安排。一堂课必须在主题的统率下,繁而不乱。比如在我讲《小小的船》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出示夜空图,让学生沉浸在奇妙夜空中遐想。让孩子们想象在夜空中可以看到些什么,并且用自己的话或者图画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给学生留了足够的学习空间.

其次,让语文教学偶尔回归人传统,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重视朗读和背诵,因为朗读和背诵有助于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习得,是学习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的必由之路。“疯狂英语”之所以效果显著,不外乎就是痴迷地去说,投入地喊,在激情中积累句子、培养语感。同为语言教学,语文也理应如此。

比如“美读”。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摇头晃脑,或婉转或铿锵,即美读吟诵,千百年学语文从未离开过此,这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我鼓励学生把作者的感情在感知全文时表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使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对作品内容直接受到感染,引起情感强烈流动,能“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从而入情、入境、会心。我经常抓住优秀作品的色彩、形象、语言,用“美读”的手段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情境优化。如讲授《春天》一文时,用“四读”组成了整堂课的骨架,一读,体会感情基调;二读,抓关键词句;三读,注意押韵和节奏;四读,理解和领悟。这一课的“四读”过程即是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再现美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理解了作品的真正内涵。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语文美更灵动

现代教育技术高度发达,电教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语文教学借助电教多媒体手段在美育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从听觉、视觉、感觉等方面多角度、多层面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感染。我在给学生上《乌鸦喝水》这课时,先让学生看了乌鸦喝水的动画片,让后在讲解课文内容最后在放上一曲《乌鸦喝水歌》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声音、图画、文词那种优美的艺术氛围里,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这堂课集文学、音乐、美术诸美于一体,给学生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型人才。语文在运用多媒体电教辅助手段基础上,把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引进了课堂。语文很多篇目情文并茂,适合配乐朗诵,音乐首先被请进课堂,在悠扬的古筝里或激扬的钢琴曲中聆听精美的文章,真是一种无上的享受。课本中许多写景古诗往往诗中有画,在品读赏析后让学生画一画,也是一种有趣的学习。诗、书、画同源,古往今来许多书画大家都有极高的造诣,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语文当之无愧。

四、开展课外活动,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创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绿色课堂。”是的,大自然是绚丽多姿的,到处都有美的足迹。让同学们多亲近自然,去感受自然的美,通过学习课文《春雨的色彩》,引导学生做一个实践活动,到外面去看一看,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把看的结果画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大自然里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在课堂内外注重发掘利用美育因素,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使他们受益终生。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语文的美博大精深,无比丰富,用语文的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比反复强调语文的重要性,效果好的多。带着对语文的热爱,对语文的欣赏而进行学习,应该是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