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那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对策那军

那军

锦州市卫生学校辽宁省121000

摘要: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事件,临床上主要根据风险事件对患者是否造成直接危害将其分为两大类,一是直接风险事件,一是间接风险事件。在临床风险事件中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工作人员,因此,多数医院多数风险事件都发生于护理工作中。因此对临床护理风险事件的分析以及对策探讨就成为关键性问题,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尽量减少和消除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对策

根据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过医务人员;61.48%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去世后,家属在医院内摆花圈烧纸钱设灵堂、纠集多人围攻威胁院长人身安全等事件,所以医患纠纷隋势严重。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工作是知识、技术、爱心的结合,因此,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一切要为患者着想,同时也要善于保护自己,杜绝事故、差错的发生。

一、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原因分析

1.护理人员缺乏。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完善,医院病床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少,不能与医院的发展相适应。

2.护理制度不健全。护理制度是医院提高护理质量的保障,但是目前医院护理制度并不完善。在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医院主要致力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临床护理的重视度不够,临床护理制度不完善,没有细节性的管理制度,部分护理程序并未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给予更新。

3.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缺乏。目前我国医疗水平在不断的发展,但是护理水平并未出现大幅度的提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护理水平还处在相对低的状态。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低下是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一些低资历、少经验的护理人员因为技能欠缺,对护理流程熟悉程度不够出现操作失误的机率非常高。

4.产生风险的间接原因中,护理用品、护理有关的仪器设备与设施占11.72%。如微泵注射仪的时速不正确,一次性水封瓶防反流装置的失控,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护士沟通技巧的缺乏,医生、药士、护士之间相互沟通的不够也占风险因素的6.51%。如医嘱床号、姓名、药物、剂量的错误;手术及抢救的配合程度差以及护理记录的不一致性等。

二、临床护理风险事件防范对策

1.营造良好的护理风险管理氛围。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是减少护理风险的前提,要使护理人员具有风险意识,充分认识到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有风险,要克服对护理风险的冷漠、麻痹、侥幸、隐瞒等不良心理状态;通过学习提高识别、分析护理风险的能力;发挥“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创造自控互控的风险管理氛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特别是护理高危风险的发生率,保障病人与护士的安全。

2.完善护理制度。虽然医院当前的医疗工作压力较大,诊断和治疗是医院主要的工作,但是临床护理的重要性依然不能忽视,作为医院领导要重视临床护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医院要结合目前临床护理工作需要以及出现的问题,对原有制度不断完善和细化,尤其对临床护理程序不断规范和优化,同时医院还需要成立专门的护理监督机构,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展开监督,专门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技能、效果等进行监管,保证护理制度能在实践中得到彻底的执行从而将护理风险因素及时消灭。

3.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加强监控。

(1)护理部应建立由部分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及副主任护师组成的风险管理质控小组,定期巡查各病区工作,对护理环节、护理工作细节进行实地实时查看;鼓励病区呈报护理不良事件,对各护理单元呈报的现存和潜在的不良护理事件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进行正确的识别、评估,提出防范、规避、分散和补救的措施。

(2)风险管理质控小组有计划地组织有关风险管理的教育及培训,内容、方法进行分层次实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全体护士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3)风险管理质控小组信息畅通,建立处置突发事件的流程,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尤其是产生后果的护理不良事件,把病人的损害与医院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4.加强高危人群及高危因素的管理。护理部确定重点科室、人群、重点时段,进行重点监控,加强对手术室、急诊科、妇产科、儿科等科室管理;高危人群重点对象是低年资的护士、轮转护士、护生。为提高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树立职业道德和增加法律意识入手,强化风险防范与化解方法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责任感与诚信度,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使护士认识执行各项制度、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培育自己的谨慎精神,自觉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的训练。组织护理病例讨论、业务学习,培养护士观察、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已发生的风险事件作为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5.给药过程中的风险防范。第一制订《输液管理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肌肉操作流程》、《皮试操作流程》、《化疗药物使用流程》、《药物查对程序》、《新药使用要求》等,规范护士给药行为。第二严格执行各项给药方法的操作规程。尤其要做好用药有关注意事项的解释、告知、指导工作,对特殊人群如老人

及小儿等,若口服给药要送药到口;特殊药物要交待清楚,直至病人或家属理解为止。了解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重视用药后的观察,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毒性作用及病情变化。第三加强药物管理。对药品进行定位放置,规范标签、标识醒目等进行管理;减少医嘱的转抄环节;加强与药剂科的合作,定期进行药品质量检查,落实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第四药物治疗是一个多环节配合的“系统工程”,要求医、药、护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医、药、护人员要加强沟通,人格上要相互尊重;业务上,医生应给护士以指导,主动热情地给护士传授有关知识,帮助护士提高业务素质;低年资护士虚心向高年资及有专业特长的护士学习请教;通过医、药、护间的沟通,避免及减少药物治疗中的护理风险。

参考文献:

[1]于春红.浅谈临床常见护理风险事件原因与防范措施[U].大众健康,2012,12(8):727一273.

[2]祝美珍,孙慧芳,曹茜,徐小群.神经外科手术护理风险事件分析与防范[U].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1):22一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