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间歇导尿在妇科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清洁间歇导尿在妇科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

徐霞艳

徐霞艳(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云南昆明215300)

【关键词】清洁间歇导尿术尿潴留残余尿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313-01

尿潴留是妇科手术后较常见并发症,妇科手术主要在盆腔内进行,女性生殖器官与膀胱尿道邻近,术中对膀胱尿道及盆腔神经丛的刺激均可能影响术后排尿情况。尿潴留的传统处理方法是再次保留导尿,虽然能缓解患者的症状,但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几率,同时也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有学者首次使用间歇导尿(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IC)的方法代替留置导尿,认为定时排空膀胱比持续留置尿管效果更好,更符合生理要求[1]。昆山市一院妇科从2011年1月至2013年2月,共为10例妇科术后尿潴留的患者实施了清洁间歇导尿(cleanintermittentcatheterization,CIC)除1例患者再次保留导尿外,其余9例症状均得到了改善,解除了患者身心的痛苦。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0例,其中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2例,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后5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后1例,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后2例。患者年龄在32—76岁,平均年龄52岁。

1.2尿潴留发生情况

2例行广泛性全子宫手术患者,术后保留导尿14天,5例行阴式全子宫患者术后保留导尿5天,均于术前2天开始进行缩肛练习,拔管前2天进行尿管夹管练习,每2-3小时或有尿意时尿管开放,拔管前尿管呈夹闭状态,待患者有尿意时予拔除。1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后患者保留导尿48小时后拔除尿管,另2例行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术后保留导尿六小时拔除尿管,以上3例均未进行导尿管夹管训练,拔管后待有尿意后自行排尿。除1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首次排尿出现排尿困难,尿少症状外,另外9例患者首次排尿均无异常,之后逐渐出现尿不尽、排尿不畅症状,触诊膀胱区有明显尿意,B超测残余尿>50ml。针对这一情况,即对患者实施了清洁间歇导尿术。

1.3方法

1.3.1实施前评估

评估患者的年龄;心理情况;评估患者保留导尿的时间;评估患者对清洁间歇导尿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配合度;评估患者尿潴留的具体表现;评估患者残余尿测定的结果。

1.3.2实施前准备

物品准备:12或14号无菌导尿管一根,无菌治疗碗两个(其中一个内盛大头棉签4根,并蘸有皮肤黏膜消毒液),无菌手套一付,消毒石蜡油,量杯一个。护士准备: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做好沟通,解释操作的目的和方法,取得患者配合,调节适宜的温度防止患者着凉。操作前护士进行清洁洗手。患者准备:患者了解整个操作过程,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

1.3.3实施方法

护士协助患者用温开水冲洗净会阴部后患者平卧于床上,取膀胱截石位,脱对侧裤腿盖于近侧,对侧盖被保暖,臀下垫一次性薄膜垫;两腿之间放一无菌治疗碗,导尿管头端涂石蜡油并盘于碗内备用;护士戴好无菌手套,用大头棉签依次消毒尿道口、两侧小阴唇和尿道口后,按导尿法插入导尿管,尿液接于无菌治疗碗内。引流过程中护士需密切观察尿液的情况,包括尿量、颜色、气味以及引流是否通畅,并指导患者配合进行缩肛运动。如遇患者尿意明显而引流不畅时可通过轻轻转动尿管,患者左右翻身或轻压膀胱区后得到改善。记录引出的残余尿量。导尿后嘱患者正常喝水,有尿意后自行排尿,如再次出现尿潴留时可间隔3-4小时再次重复导尿。

2结果

其中一名阴式全子宫术后患者共进行了三次间歇清洁导尿,两名广泛全子宫术后患者进行了两次间歇清洁导尿,其余八名患者均进行了一次清洁导尿,除一名腹腔镜下患侧输卵管切除术患者拒绝二次清洁导尿,再次保留导尿外,其余九名患者尿潴留症状都得以改善,最终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消失。出院后一周进行电话随访,患者排尿情况均正常。

3小结

清洁间歇导尿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能快速解决患者的痛苦等优点而易于被患者接受。清洁间歇导尿模拟病人的排尿反射,病人有尿意时给予导尿,刺激病人排尿中枢反射性引起膀胱的舒缩活动,反复多次刺激,唤醒病人排尿中枢,重建反射弧,最终达到患者自行排尿的目的[2]。

参考文献

[1]黄琨,应燕萍.清洁导尿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1-3.

[2]谭杏贤,梁晓瑜,黎华珍,陆映霞.间歇性清洁导尿对尿管依赖病人恢复自主排尿功能的效果观察.2012,12(7):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