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 2

尿崩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苑晓红

苑晓红(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03-0229-02

【关键词】尿崩症护理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功能障碍所引起。肾不能保留水分,临床上表现为排出大量低渗透、低比重的尿和烦渴、多饮。临床多数是抗利尿激素缺乏引起的中枢性尿崩症,一部分是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不起反应的肾性尿崩症,也有一些是各种原因致过量饮水引起多尿。根据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尿崩症和部分性尿崩症,前者禁水后尿渗透压仍低于血渗透压,后者禁水后尿渗透压可大于血渗透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尿崩症患者资料8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2例,肾性尿崩症发病年龄最小5天,最大45岁;特发中枢性尿崩症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65岁;继发中枢性尿崩症发病年龄最小2岁,最大66岁。病程1天~12年。

1.2临床表现多饮、多尿、烦渴、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尿比重低。每昼夜尿量可达16~24L以上,尿色清水样无色,日夜尿量相仿,不论白天与晚上,每30~60分钟需排尿和饮水。尿崩症最常见还是每天尿量5~10L。病人喜欢凉的饮料,有疲乏、烦躁、头晕、食欲缺乏、体重下降及工作学习效率降低。

1.3诊断治疗尿比重、尿渗透压、血钠尿比重常低于1.006,尿渗透压常低于血浆渗透压。比较禁水后与使用血管加压素后的尿渗透压变化,是确定尿崩症及尿崩症鉴别诊断的简单可行的方法。确诊需依据特殊检查,排除肾脏疾病与精神性多饮多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和激素替代疗法及其他抗利尿药物治疗

2护理

2.1一般护理

尿崩症患者由于尿量较多、烦渴明显,可提供病人喜欢的冷饮料,如冷开水,以保证病人水的摄入足够。口渴时一定保证液体的供给。护士应知道患者不要过多摄入含糖量高的饮料,以防止血糖升高,血浆渗透压升高,产生利尿效果。给营养丰富、易消化且含水量多的膳食,保证供水需要。

2.2心理护理

病人多有情绪紧张、焦虑、睡眠差、烦躁不安等,应向病人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详细评估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心理冲突程度及对接受治疗的心理状态,给予安慰、鼓励,生活上予以照顾,通过护理活动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检查治疗。关心患者、安慰并帮助患者解除顾虑和恐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有无体重及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肌痛、烦躁、高热、神志改变等脱水征及高渗症候群,以便及时调整治疗计划。本病的主要症状为多饮多尿,准确记录患者尿量、尿比重、饮水量,观察液体出入量是否平衡,以及体重变化。如患者出现无力、烦躁、嗜睡、发热、精神异常、血压下降等现象,严重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则遵医嘱予胃肠补液,监测尿量、尿比重、体重等指标。如24小时入量和出血明显减少、尿比重趋于正常,提示治疗效果显著。但在观察尿液颜色时,要注意区别应用某些药物所致的尿色改变。对各种症状严重的尿崩症患者,在治疗时给予及时纠正高钠血症,积极治疗高渗性脑病,正确补充水分,恢复正常血浆渗透压。但如果原来的高渗状态下降过快,易引起脑水肿,因此护士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补液治疗时,应控制输液速度,不可输注过快,在给患者输注含糖液体时,应观察患者神志,监测血糖,以免高血糖发生和渗透性利尿,如果患者血糖升高,主诉头晕、恶心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生。观察饮食情况如食欲不振,以及便秘、发热、皮肤干燥、倦怠、睡眠不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胸闷、虚脱、昏迷等,应通知医生给予补液治疗。

2.4对症护理

口渴、多饮、口腔干燥、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咀嚼食物有困难,故病人在24小时内饮水量可达5000~10000ml,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出入量和静脉入量及食物含水量合理调整饮水量,防止饮水量过多导致水中毒。准确记录出入量,同时要监测尿比重和颜色。监测尿量、饮水量、体重,从而监测液体出入量,正确记录,并观察尿色、尿比重等及电解质、血渗透压情况。提供患者喜欢的冷饮,如冷开水,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水分摄入。遵医嘱给予激素替代疗法。监测尿量、尿比重及体重等指标。患者夜间多尿而失眠、疲劳以及精神焦虑等应给予护理照料。注意患者出现的脱水症状,一旦发现要及早补液。

2.5治疗护理

行禁水加压试验时,严密观察体重、血压、神志等变化,若血压下降、体温下降原体重的3%~5%时,应终止试验。由于尿崩症一般为终身疾病,需长期用药,其中以去氨加压素为最佳。其使用方法为口服或喷鼻。对于使用该药治疗的患者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药物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鞣酸加压素(油剂)注射前须加温并充分摇匀,行深部肌内注射,亦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3~5日注射1次,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特别注意有无水中毒表现。其不良反应为头痛、腹痛、皮肤潮红,治疗时如果不限制水分的摄入,则可能导致水分滞留,而产生体重增加,血钠减少,严重时会产生头痛、恶心及其他低钠血症,重者可出现痉挛现象。因此,服用该药应严格每日监测体重、血电解质等指导治疗。对于使用氢氯噻嗪治疗的患者应指导患者低钠饮食,由于该药有排钾作用,使用期间应定时监测血钾,以防发生低钾血症。

3健康指导

对病因不明或未能根除的病人,应嘱病人合理安排生活,坚持长期用药,并指导病人学会观察药物效果和副作用,定期来医院,根据有关检查结果合理调整药量。关心患者、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需要,讲解有关知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注意休息,病重或作水剥夺试验者需要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低盐、高钾饮食,禁忌咖啡、茶类利尿饮品。提供患者喜欢的冷饮,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水分摄入。告知患者准确监测体液平衡的重要性,包括每日称体重。口渴者一定保证体液供给,坚持按时服药,并根据医嘱调整剂量,定期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杨和平,任小英.疾病护理常规.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叶任高.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