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途径

黄柳江

(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大圩中学,541203)

摘要:生物是一门富含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师要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创造出有力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形成创新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学习能力;实施策略;存在问题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方式主要包含社会、教育及自身等多种途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用最广、覆盖最全面的教育途径。生物是实验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学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在了首要位置,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教师只进行死板的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内容,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使师生之间产生巨大的距离感,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具有较低的思想意识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将自身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思想意识相结合,但实际教学中,教师过于依赖课本的内容,完全按照课本的知识进行讲解,没有任何自主创新的内容,没有办法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使学生缺乏创新的思想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教学的主体,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他们自身想要形成创新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从而才能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教学设施不足

高中生物教学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实验教学内容,有一部分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获得相关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了解到大致的内容,充分理解知识的内涵,增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和了解。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实验的实施过程,了解到知识的起源,找寻到得出结论的规律,意识到实验现象的内涵核原理。如今,一些学校没有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忽视了实验场地的运用,减少了实验器材的购买和实施。学校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无法充分实施实验教学的内容,使实验教学无法融入到生物课堂当中。

二、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的特性

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许多的基本特征,为教学提供了方便与便利。1.生物创新实践教学具有探究性,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针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2.生物创新教学具有实践性,教师应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论证及实践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提升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3.生物创新教学具有个性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简化教学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个体职能,保障了他们的学习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三、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实施的具体途径

(一)设计综合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同一个问题实施不同的提问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目标设计出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高中生物的引导者,教师应将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循序渐进地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断地探索和发现生物中存在的新的问题,提升他们的解题思路。教师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寻求出新的教学方法,提出新的问题模式,从而减少学生固定思维能力的开发,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生物课堂上,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足的空间各抒己见,形成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敢想前人没有想到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对生物历史背景的了解,激起他们对遗传、自然现象等生物知识的探索,充分揭示了生物学的组成规律,展示出生物形成的具体规律。在课堂中,教师积极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推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假设,促进他们做出大胆的推断,找寻到有利的解决方案,验证知识的合理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探索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生物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创新精神形成的主要阵地。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自主探索生物的奥秘,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开发多种实践教学方案,形成探究式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内容及讨论式教学手段,他们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实施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合理利用和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教学的全面性和创新性,让学生产生情感的积极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领悟到实践教学的真谛,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创新精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结束语

生物对于高中生的学习生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们创新能力形成的主要途径。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他们自主探究生物的知识和内容,重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了解学习、明确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全身心的投入到生物学习当中,进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铁.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王黎元.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路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4).

[3]刘真.关于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考[J].生物学通报,2000,35(3):32-33.

[4]赵军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