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美在指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物尽其用,美在指尖

张淑娟

张淑娟(浙江省义乌市后宅中学浙江义乌322000)

摘要:当今世界环境保护问题已然成为热门话题之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由此产生的废旧物品也越来越多,污染环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成为当下人们所面对的一个问题。废旧物品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何在这些复杂的种类中发现其独特的利用价值。如何“变废为宝”、旧物利用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每一个细小的部分,发现美好的实物,一双慧眼、一双巧手、多一份琢磨、多一份创造,改造周边生活环境,增强其环保意识,并使之发展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此展示中学生不同的个性和风采。

关键词:废旧材料利用;美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06-182-02

在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中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探索、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这不仅仅是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培养,也会帮助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可用的材料。

对于废旧材料的使用与再创作在初中美术课堂的展开中很有意义。这个过程能够很好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让学生将各种看似无用的物件灵活利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发现、求知欲望、创新能力、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美术知识和独特方法技巧。

一、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罗丹论艺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道“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让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回归自然的环境,这也是新课程中所蕴含的新理念。

所谓的废旧材料是教学资源之一,我们的生活中废旧材料随处可见,这类材料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模式,极大的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和活动参与的兴趣。

(一)自然材料

树叶、树枝、花卉等自然物在脱离自然后自然风干的过程中,即使褪色、打卷依旧美丽,在时间的沉淀中的质感和来源于自然的亲切感就显现出来了。

可现实是,当我们说到自然材料时,往往一时语塞...

现在我们来看看自然当中的材料有哪些吧!(自然材料:树叶、树枝、玉米、玉米皮、花生等果壳、松果、秸秆、稻草、木丝、麦秸、豆荚、树皮、贝壳、羽毛......)

(二)生活材料

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物品种类繁多,而且相当一部分材质较好,色彩、形状、肌理也有较强的美感。这些材料可以归纳,方便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参考。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力求教学内容从生活中来,贴近实际。教师配合收集废旧材料,优点之一就是收集的品种比较齐全,共同参与材料的收集,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并且在收集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应该特别注意收集的物品的安全性和实用价值。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收集材料的范围,保证材料的外延价值得以利用。

二、综合废旧材料使“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废旧物材料具有操作简便、卫生、安全、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些材料很好地运用到美术活动中来,取得的教育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一)学习方式转换,增强学生自信

在《利用身边的材料》这一教学活动中废旧材料的参与使美术材料由原本固定单一的形式变换为灵活、丰富,材料的可用空间更加包容与宽泛,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堂课之前,笔者布置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讨论的结果,分派小组内的学生回去搜集相关的废旧材料,该组准备了剪刀、易拉罐、废纸、瓶盖等材料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卡通造型的笔筒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运用常规的废旧材料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使美术作品具有环保性、创新性、表现性和应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生活动也从单一的个人行为转化为多人的小组合作行为,由美术活动的参与者转换为美术活动的主导者。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们巧妙地运用,在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工具的使用、动手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学生用他们想象和慧思巧手“化腐朽为神奇”。所以在面对利用自己收集的材料,亲自构思并动手制作的作品时,会体现得非常自信。

(二)挖掘材料可能性,拓宽学生创造力

寻求掌握引导学生进行环保类废旧物设计创造的美术训练的方法和掌握多方面的美术技能的方法是我们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课题。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观察、发现这些材质本身的美感,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比较、讨论能够利用这些材质的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废旧材料来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想象与创造。

(三)多元评价方式,发展学生潜能

《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手工作品完成以后,需要给大家展示,传统的教学评价大致上都是由教师对优秀的作品发表个人见解,个别小组或者个别学生边缘化,无法参与到评价当中来。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动手能力特别强,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

因此,针对本堂课的,评价中,笔者先让学生自己对作品前期的构想、材料的搜集和选择、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材料与主题的匹配度及色彩、质感的匹配、作品呈现的意义方面进行自评,在师生互动中,笔者适当对每个作品的优点进行总结。另外,除了自评,还有小组互评,笔者还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大胆交流,强化创作意念。

四、废旧材料再利用对环保事业的意义

教育者要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并且坚持绿色环保的理念,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是社会环境发展的重点。《利用身边的材料》一课倡导从我做起爱护环境,提升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乐趣。从废旧材料环保预期经济价值讲,废旧材料本身是再利用,所以低成本或无成本,节约资源又环保,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环保教育是美术教学探究的方向。

通过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废旧材料再利用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废旧材料的可利用性,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废旧材料变废为宝的过程及乐趣,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环保动机。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步提高,如何有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废旧材料,让各种新型的环保废旧材料在精心的设计下有着无数的发展空间。

为了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作为老师,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对生活物品和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的习惯。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互动与发展中的氛围中,做自己的主人,达到美术创作生活化的目的,物尽所用,废旧材料的生命力如此强大,创造赋予废旧材料新的生命,废旧材料这一课题必将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初中美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