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的创新教学

刘俊

河南省光山县马畈高中刘俊

设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发展的三维教学目标,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倡导乐于探究、主动学习、交流合作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新的课程理念也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合作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具体实施中,我本着新课改理念在教学方式上也初步进行了许多新尝试,反思过去半年来新课程的教学经历,现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创新教学。

一、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趣味性在于它是一门与人们的衣、食、住、行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其深奥的理论和知识都包含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实际事例中。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从化学在社会和生活的实际应用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探究意识。通过每一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千变万化,化学产品丰富多彩,这一切都是进行化学教学的材料和内容。如城市夜晚霓虹灯为何五颜六色、交警为何用重铬酸钾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骨汤为何能增钙、玻璃棒为何能点灯等,这些若干个为什么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开展化学研究的热情。因此,化学教学中可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当学生能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后,他们就会产生成就感,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必然产生进一步去了解、去认识的求知欲望,探究意识在这种欲望中自然就形成。

二、“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合作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不教。“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与合作性,使“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变为活泼、生动、积极的探究式教与学。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并从中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更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讲“化学实验安全”这节课之前,要求学生搜集和制作一些实验室的安全标志,并统一要求作品规格为20厘米×20厘米。作品收上来后,真是五花八门,有打印的,有自己画的,有粘贴的。而且除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标志,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安全标志,连我也长了见识。在这节课堂上,我提到了“有一次在初中的化学课上,我在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备氢气并进行点燃的时候发生了爆炸”的事情。这个事例一抛出,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于是我引导他们围绕这个事例展开讨论,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与交流后,实验室中要注意的一些安全问题,就已经被学生精彩得总结出来了,而我只是做了一些补充和归纳。

三、利用课内外一切教学资源,扩展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品质,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方面都给教师留下了较大的创造空间。

例如,我在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内容时,除了让学生观看了很多图片之外,我还采用教材的设计,让学生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开展了一场辩论赛,而且全权交给学生自己组织。没想到他们自己选出了主持人并将学生分成了正方与反方,还提出了一些辩论会的纪律,使辩论会有序地进行。两方同学准备充分,围绕环境、资源、健康等方面,从化学角度展开了精彩而激烈的辩论。辩论结束后,他们组织的评委团,还将两方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价。而我则把他们每个人的精彩表现拍了下来,打算将照片贴在他们的成长记录中。

再如,我在讲“铁盐和亚铁盐”时,在探究完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相互转化后,引入了生活中补铁的知识,使学生了解身体内铁元素所起到的生理作用,并向学生展示了一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补铁药物,通过观看药品的说明书,使学生了解到补铁药物通常是亚铁盐,而且由说明书中的一句话“本品与维生素C同服,效果会更好”联想到一句广告词:VC与铁搭档,效果会更好。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讨论猜测可能的原因,并设计和进行实验验证,结果学生兴趣高涨。而这节课也因为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这些尝试,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之高和能力之强都让我感到吃惊,在过去不敢想的,现在才明白过去是我们不信任学生,不让学生参与,实际上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

四、创设探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哈佛大学师生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而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可使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尽管刚进入新课改,我们难免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上狠下工夫,使课堂的“新”与“实”有机结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我相信新课改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